太钢职工马师傅特意从家赶来与立交桥拍照合影
3月11日,周五,晴天,有风这天下午4点,太原市民张女士和两名初中同学相约,专程前来尖草坪立交桥合影留念
13日11时许,尖草坪立交桥上仍是车水马龙,桥下比起前两天显得有些狼藉这天下午是立交桥下店铺搬迁的最后日期
受访者:侯春玲(立交桥下商铺店主) 年龄:53岁
不舍店面也不舍那一种情怀
渐渐地,店里的老顾客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人将自己多余的劳保用品,如线手套、胶底鞋之类放在她的店里卖,而且生意还不错,于是她把烟店扩充,开始出售劳保用品“我们一家子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这间小店”侯春玲说“那个山西晚报电子版阅读时候,南边没有北边繁华,很多人还专门跑到立交桥这里来每天看着这里人来人往,心情也跟着会好很多”回想当初,侯春玲满是自豪“不过,从来没想过,这里会被拆掉,不舍的不只是我经营多年的小店,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侯春玲说,在这里,她有太多回忆“不光是我,还有我儿子,他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侯春玲说,儿子从小跟她在立交桥下的小店,每天在各个小店“串门”,和周围很多孩子成为发小,如今儿子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昨天在微信上看到立交桥要拆,就立刻给我打电话,让我多给他拍些照片”说着,她又举起手机开始拍照留念
舌尖记忆
立交桥下,一些商贩在马路中间摆摊售卖最后的东西
记者沿着立交桥下转圈走,看到很多搬空的店铺门口都停着三山西晚报数字版轮车,一旁穿着军大衣的壮汉正把刚拆下的木板、卷闸门、铝合金门窗等往三轮车上搬“就这两天,桥下的店集中搬走,我们也整天在这里”一名来收购的中年男子说,他们平时也在附近揽活,有些熟悉的商家提前联系他们,还有商家把搬不走的柜台直接送给了他们
在拍照过程中,张女士发现有拍照留影想法的不只他们“你好,能帮我拍张照吗?我就一个人,想拍张跟立交桥的合影”一名穿着蓝色太钢工服的中年女子主动与张女士打招呼
○记忆
说话间,席纪荣还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让记者欣赏他的作品几百张照片里,有大桥全景,也有局部特写“尖草坪立交桥是一座跨世纪大桥,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美好记忆,这两天我把拍的一些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有些还做成了视频,山西晚报发行部电话和朋友们共同分享、交流,在我周围引起了不小反响,大家纷纷为我的行为点赞”席纪荣说,几天的拍摄中,他发现不少人和他一样,想和大桥留下最后的合影:他曾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转着圈拍摄立交桥,这一举动感动了很多路人“不仅要拍摄拆除的画面,如果有可能我还要拍再建的过程,直到桥建好”席纪荣说,旧桥是过去,它承载着太多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新桥是未来,记录过程就是记录美好
立交桥见证了我的爱情和幸福
2 摄影师陈凯扛起相机围着立交桥拍了一圈
尖草坪立交桥中心“环岛”
80后市民小特:太钢烟花每年就在我家后面放,每到放烟花的那天人超多,比北京火车站人也多我那时候也就三四岁,都是大人带着去看热闹的桥上还会有一些商贩卖花灯山西晚报数字报刊,我总是吵着妈妈给我买,然后就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的灯好看现在想起来都感觉非常有意思
他说,准备来立交桥这里拍照时还特地约了太钢锣鼓队的几名员工,结果赶来发现合影的人真不少,还遇到了太钢离退休管理处的一些员工大家一起拍照留念,直到夕阳西下
席纪荣说自己是个老太原人,并不在这一带居住,但对尖草坪立交桥有很深厚的感情“1982年我参加工作,1985年尖草坪立交桥建成,那个时候我们还专门骑车来看桥,虽然从全国来说建个立交桥算不上什么新鲜,但在太原人眼里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毕竟是太原市的第一座立交桥”提到当年看新桥的场景,席纪荣仍然很兴奋谈起自己和大桥的故事,席纪荣饶有兴致地开始回忆:小时候爸爸在桥下的商店里给买糖块,一群人山西晚报广告投放在桥洞下捉迷藏……
网友@霞光的一段话,道出了很多太原居民对尖草坪立交桥(老百姓习惯称太钢立交桥)的不舍桥拆了,但那些记忆和感情拆不掉3月11日开始,本报记者走近这里的老住户、老商户,见证商户撤离、倾听周边居民和尖草坪立交桥的那些美好往事
立交桥下的商店正在拆除
3月14日14时35分,尖草坪立交桥下,看到有人和大桥拍照留念,席纪荣举起手里的摄像机凑上前去,记录下了这一瞬间“我不是电视台的,我只是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想用镜头记录大桥被拆前的点点滴滴”见到有人好奇上来询问,席纪荣忙解释自己的行为,随后又开始在车流里、人群里寻找值得留存的大桥记忆他时而举起摄像机拍摄,时而换成照相机拍照,整整一个下午,席纪荣都在围着尖草坪立交桥转山西晚报邮箱圈
3月13日16时,尖草坪立交桥上,车辆疾驰,桥下人头攒动,老远看去似乎没有一丝要说“再见”的意思“儿子,立交桥明天就要拆了,妈拍了张照片……”3月14日16时,一位身穿黑色毛线外套的女子,一边环顾四周,一边打着电话……
“1985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有同学记得,那时太钢立交桥刚建好,我们几个同学相跟着,专门跑到桥上溜达了一圈在我们看来,这么多年,这座立交桥承载着几代太钢人的生活,有的人从这里走出去,有的人从外面走进来,立交桥就像伫立在那里的娘家妈妈,每次走近它,心里都有一份踏实,到家了!”讲述自己和太钢立交桥的感情时,井玲玲眼里泛起泪花,那种不舍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最爱桥下聚集着的美味
受访者:井玲玲(太钢子弟) 年龄:45岁
从小在太钢山西晚报在线阅读长大,井玲玲说曾经最爱的发廊也在桥下,怀孕时最爱吃的夹肉饼也在桥下,就连自己一直戴着的眼镜也是从尖草坪立交桥下配的“立交桥何止是一座桥,它是我们太钢人心中的家,是我们太钢人生活的中心”井玲玲说,“虽然现在已不在那里住,但同学聚会时,还是会选在立交桥附近,每次吃完饭还会绕着桥走上一遭,寻找学生时代的感觉”“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立交桥要拆除的信息是3月11日,当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井玲玲说,在看完信息后,她翻出了所有的老照片,看着这些已经泛黄的记忆,她瞬间按捺不住了“当天晚上,我就吵着让我爱人开车带我回去看看”井玲玲说,她和爱人是通过介绍相识的,第一次约会的地点就是在立交桥东侧引桥旁她说,那里可以说是她和山西晚报电子版下载爱人爱情萌芽的地方“在我们恋爱的那段时间,每一次约会,都会在那里见面,所以,他同我一样,对立交桥有着特殊的情怀”
工作之余喜爱摄影、摄像的席纪荣告诉记者,自己是从3月10日开始拍尖草坪立交桥的“当时一听说尖草坪立交桥要拆,我立刻有一种不舍的感情,决定用镜头记录些东西,留给后人,也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席纪荣说,最近几天,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拍摄,通过拍摄也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都和尖草坪立交桥有关
1 市民想留住记忆纷纷赶来与桥合影
桥下有生活的记忆也有爱情的回忆
“建于1985年的尖草坪立交桥,是太原首座立交桥,和我同岁,这里承载着三代人的记忆,我长大了你却要换颜……”
○讲述
立交桥洞北侧,有家水果店在做最后的促销售山西晚报在线阅读卖,店里挤着十多位拿着袋子抢购的顾客,有的一边结账,一边问店主以后店址迁去哪里“我们还没找下地方,希望别搬太远了,你有我微信没?那加上吧,有啥需要的我们也可以上门送等以后确定店址了,我一并通知”说话的年轻女士就是店主,她拿着手机,一个个加着来问新店址的顾客的微信,希望可以继续保持和老顾客的联系
“唉,原来净是抱怨立交桥堵车,等到听说要拆了才觉得很不舍,都失眠了”……从3月10日尖草坪立交桥确定要拆除,周边设置围挡开始,不少太原市民的微信、微博就开始感慨立交桥的拆除其中有不少市民转发的照片来自一位署名“陈凯ti-ka”的摄影师“我是9日上午看到尖草坪立交桥要拆的新闻,下午2点就赶去拍照,拍了有3个小时,把立交山西晚报数字报刊桥的一圈都拍了,还拍了一些要拆的老商店,尽量保留这座桥临拆前的样子”陈凯说
10、11版采写本报记者 要维维 路丽虹 冯戎 实习生 张艳 李琼
视觉记忆
3 桥下店铺陆续搬迁有的在做最后售卖
○现场
大学生“mr.right”:我对尖草坪立交桥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正月十五晚上7点半,太钢有烟花表演每到这个时候,立交桥就会戒严,附近居民聚集到桥上看烟花,烟花一放就是半个小时,特别绚丽以前父母只要一说带我去看烟花表演,我就会很兴奋,很激动我记得第一次看是2002年,以后只要放烟花,我就看,一次都没有落下过
22岁大学生小孙:我从小生活在“大转盘”附近,桥下的各种美食几乎是我童年对“大转盘”的最深记忆我最喜欢的是正对东市场的一家冷饮店,山西晚报广告价格小时候一到夏天,妈妈就会从这里批发雪糕,一直都是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从小到大我都没改了这口我记得这家冷饮店里有一种能冻成冰砖一样的饮料,两毛钱一袋,我能抱着喝一下午,觉得特别满足除了冰糕,桥下还有家肥肠店,虽然店面不大,但味道棒极了上小学那会儿,每次放学后,妈妈接我回家路过这里,总会买一个鸡腿或者小肚,全家人一起吃,现在都记得那种感觉,很幸福
摄影本报记者 刘江
相互拍照的张女士和同学们的举动,被爱好摄影的王先生拍了下来王先生今年49岁,父亲曾是太钢职工前几年,父亲去世,母亲股骨头坏死,必须依托支架才能行走得知立交桥要拆了,王先生特地开车带着77岁老母亲赶来拍照留念王先生感慨地说自己是太钢子弟,从小生山西晚报发行部电话长在这里,这座立交桥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当中,但现在,陪伴了大家30多年的立交桥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感觉很舍不得“我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我希望带她多出来走走对她而言,这座立交桥不只是一座桥,还包含了对父亲的感情和俩人半辈子的生活,所以我特意带母亲过来,这样对我、对她都没有遗憾”
幸福记忆
36岁的太钢职工李先生:我从小对好吃的就特别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桥下一家羊肉串店那会儿别人家的羊肉串都是碳烤的,只有他家是电烤的,大家觉得新鲜、卫生,因此这里的生意特别好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一般吃不上肉,偶尔吃一回,就美得不行了
在立交桥中间,有一家开了17年的烟酒店还没有搬迁,门口贴着春联,里面有位74岁的武老太太正在看店“这店是1999年我山西晚报电子版下载们老两口从太钢退休后开的”武老太太说,这么多年了,虽然没挣了大钱,但生活挺滋润,认识不少老顾客现在,立交桥要拆了,店铺里的货物搬到儿子的店里,但刚换了不久的柜台还没想到怎么安置,这让她有些发愁“下午儿子过来,我们再商量商量以后就他们干了,我就好好享两年福”武老太太说
女子叫侯春玲,53岁,是尖草坪立交桥下的一个老商户,在此经营已有20多年了“没了,全没了,所有的商户基本上都已经搬走,只剩下个别几家在清货”侯春玲说,“两天前,我们接到立交桥拆除的通知,要求这里所有商户在3天内搬离,今天是最后一天”说着,她顺着西引桥向东走去“你看,这就是我经营了20多年的小店”侯春玲停在立交桥下北侧的一排门面房前,指着西起的第二山西晚报电子版在线家说确实像她所说,周边的店铺都已经腾空,原来的门窗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再看她的小店,门头已经被卸掉,屋里的货架已经空了,但门口还放着几个大纸箱,里面装满了劳保用品“今天就把这些还没卖出的货全搬回家”她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纸箱整齐的摞起来,等着爱人过来帮忙“我是从烟店做起的”侯春玲告诉记者,她的小店是在立交桥建成第六年开起的“开店当年,我只有28岁”她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的她,一直在为别人打工,当时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个自己的小店,但是母亲又放心不下让她一人出去打拼,所以她决定就在家附近开一个小店“我家就在21宿舍,离这里特别近那个时候,立交桥就相当于北城的中心,是太钢人的必经之路,繁华得很,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山西晚报报电子版想着在这里开店”
受访者:席纪荣(摄影爱好者)年龄:61岁
最想看正月十五的花灯和烟花
尖草坪立交桥曾是尖草坪区的中心地带,桥下开着很多店铺,照相、吃饭、电脑、古玩等都有,一直是附近居民购物、逛街的首选记者过来时,桥下多数店铺已经搬离,剩余的商家也在做最后清仓来往市民匆匆而过,只有墙上印着的“修表配钥匙”“家庭影院”“vcd话筒、音响”等广告语和贴在墙上还没撕走的各种广告牌,能看出昔日商业的繁华
井玲玲告诉记者,当晚,他们带了很多老照片,都是与立交桥的“合影”“我们当时是想着,找到以前拍照的地方重新合影,为以后做个留念”但有些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她说,“毕竟30年过去了,很多老店已经换了新主,而且当时的风景也已不山西晚报广告电话复存在不过,我们还是拍了很多照片留念”井玲玲说
尖草坪立交桥,很多附近生活的市民喜欢称之为“大转盘”从这座桥建成的30多年间,它成为很多市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生活背景
市民张女士:尖草坪立交桥要拆了,可能我们这些太钢子弟感触最深因为我们的生活,早就跟这座立交桥融为一体我也是从小生长在立交桥旁边,不仅在这里上学,还在这里结了婚1996年,立交桥下有家饭店叫“永新饭店”,我和我先生就在这里办的结婚酒宴结婚前,我先生理发,是在立交桥下的“姐妹理发店”,那是我高中同学推荐的,因为她老公在那里剪的发型不错我们结婚后,新房也离立交桥不远,就几分钟的路程后来我怀孕了,最爱吃的夹肉饼也是在立交桥下直到孩子4岁多,我家才搬到兴华街山西晚报官网,离尖草坪立交桥远了一点知道这座立交桥要拆了,我还专门回去看了看,以前的生活记忆好像一下就又出现在眼前了不过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当年我结婚的饭店分成几家了,现在,饭店门口的路上,施工单位给画了条线,说这里会是地铁的入口,希望这个开启我幸福生活的地方,也能成为更多人幸福的入口
张女士是太钢子弟,从小上学就在太钢附近1985年尖草坪立交桥建起时,张女士正读初二,还和同学专门跑桥上溜达一圈“那会儿桥面还不是柏油马路,有些沙砾”张女士回忆说,这几天,在新闻里看到尖草坪立交桥要拆除了,她就专门邀请当年一起到桥上溜达的同学,一起拍张照
连日蹲点用镜头留住最后的印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她发现立交桥附近的小铺子,有山西晚报数字报纸很多都是以“吃”为主,有家常饭店,有卤肉店等,但烟酒副食店却几乎没有“我当时就琢磨,太钢男职工比较多,抽烟的自然不会少,想来想去,于是决定开一个烟店”于是,1991年,侯春玲和妹妹一起投资,在这里开起了“姐妹烟店”正如她所料,烟店一开业,生意便红火起来
拆除现场引来市民围观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白癜风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