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简介 > 校园往事郝建新杂忆在太原三中的日子

校园往事郝建新杂忆在太原三中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1-8-29 14:50:35   点击数:

太原三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她的前身是太原成成中学,年9月由山西籍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创建。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我党在太原地区地下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抗日战争初期,一度成为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的所在地,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彭真、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居住工作过。据中国共产党90周年献礼系列电影《成成烽火》及相关资料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有四百多名学生在校长共产党员刘墉如带领下奔赴晋西北,转战大青山,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年成成中学与云山中学合并为太原三中。

我于年考入太原三中。学校位于前所街路南,大门坐南向北。从开化市向南穿行,出开化市后继续南行五百米左右,到路口向左拐,就能看见校门。门洞从一座东西向坐落的老式二层楼中间穿过,楼上西面是图书馆,东面是阅览室。进校门后是一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院子。院子东面是一排平房,西面有个厕所,院子南头东面是一排排整齐的教室,西面是一座二层小楼,有两个教室。楼南面是操场,体育课就在这里上。南墙外隔着起凤街,对面是迎泽大楼,住着苏联专家。当时苏联援建中国项项目,其中太原就有11项,太原第一、第二热电厂就是其中之二。迎泽大楼西面有一座八角大楼的基座,再往西是三中的体育场,大型体育活动就在这里进行。以后随着太原的发展八角大楼建起来了。样子新颖别致,高高地矗立在迎泽大街的路北,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每天早晨住校的学生们沿着迎泽大街跑步,过了迎泽大桥再跑回来。

进校后我编入初三十九班,这个班的学生全是由山西省九一小学来的(九一小学原名山西省干部子弟学校,后来为纪念山西省省政府49年9月1日成立而改名)。初三十九班有好几位小学的同班同学,如李安珍、张万宝、刘望鹏、李鸣放、岳恒等。我们的教室在操场东面,出门就是操场。操场上有单杠、双杠、跳箱、运动垫、吊环等体育器材。当时传统说法是太原五中是重点中学,三中是体育特长中学。入学头一年,课外活动时就见有兄弟两人练单杠、双杠、吊环等,我们就在附近看。后来哥哥进入山西大学体育系,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师。我们班同学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就在操场活动。

那时作业不多,学习很轻松,每天下午有一段课外活动时间,每个人都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练体育的,唱歌的,画画的,有出墙报的,墙报上有文章、诗歌、插图等,字写得很好,也有看书的。我常去阅览室看杂志,最爱看《人民文学》、《大众科学》、《旅行家》等刊物。那时苏联文学很热,如契诃夫短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阿列克塞·托尔斯泰的《一九一八年》、《苦难的历程》、《两姊妹》三部曲,《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和苏拉的故事》、《普通一兵》、还有普希金的诗和和英国女作家艾?丽?伏尼契的《牛虻》等书籍都很流行。国内文学作品有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古典文学、及鲁迅、老舍、矛盾、巴金等现代作家的作品都很风行。这些书我都看过,很吸引人,无形中受到了文化熏陶。初中时,我们班的张万保同学在山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快过年了,一位农村老大妈挪着小脚去磨面,逢人就说现在生活好了,过年能吃上白面饺子了。我们班的刘望鹏同学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一篇文章,描写的是夏令营的生活。总之,那时没有升学压力,时间宽松,可以在知识海洋里尽情倘徉,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对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老师文化水平很高。校长温承泽、教导处祁主任都是老文化人,老教育家。祁主任的字写得堪称一绝,学校出的通知”就是他用毛笔写的。其功力在当时也是少有的。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毛润文是北大毕业生,温文儒雅,和蔼可亲,给我们讲课要讲主题思想、段落大意、文章体裁、题材。板书相当好,现在再也见不到那样的字了。我初中的物理老师毕业于上海交大。传说太原市教育界有数学四大金刚,我校就有两位。一位姓高,身材瘦小,但很精明。一位姓乔,是个大胖子。学校还有三位语文老师,出于一家,姐姐肖景奇,妹妹肖云奇,弟弟肖汉辅。据说她们出身文化家庭,名门望族。肖汉辅老师一表人才,文质彬彬,十分俊朗。这三位老师的都没有给我们上过课,但是有时在课余时间,听到肖汉辅老师给别的班上课,抑扬顿挫,如歌如诉,十分动听,使人陶醉。

上高中时,我对化学课不太感兴趣,但卢春华老师讲得引人入胜,加深了我对化学课的兴趣。还有位教世界地理的老师我忘了姓什么,他上课时不在黑板上写字,把课本放在教卓上,两个胳膊肘支撑在教桌上给我们讲”故事“。他讲述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人物、历史沿革等,讲得轻声慢语,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才如梦方醒。

我们学校有住校的学生,都是来自省里各个县区的。他们的宿舍干净明亮,床铺整齐,有老师检查,住的很舒服。学校伙食也不错,中午每人一个四两面的大馒头,一勺菜。早晚饭也吃得饱,同学们很高兴。当时每月伙食费只有七元五角,相当便宜。

我校每年的元旦晚上,各班都开娱乐晚会。课桌沿墙根围成一圈,黑板上写着“庆祝元旦晚会”,画着灯笼彩带,师生们在一起谈笑演唱。还有附近农村的青年也来参加,他们表演武术,扭秧歌。午夜十二点时全校师生在大礼堂团拜,团拜后散会。这些校园生活让我终生难忘。

升入高中后,我被编入高25班,班里大部分是太原市的学生。他们都活泼开朗,思想活跃,很健谈。课余时间大家经常在一起神聊,谈古论今,讲述中外名著里的人和事。有个叫张跃的同学,大大的眼睛,讲起话来眉飞色舞,生动有趣,兴致勃勃。

大概在高一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件让人兴奋的事。一是我校科技成果进京参加全国中学生科技成果汇报展览,刘望鹏担任解说员,展览获得了大会好评。另一件是我们班在老师指导下编创了雕塑剧“向秀丽”,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晚会演出,刘望鹏和刘希玲同学分别担任男女声朗诵,演出非常成功,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向秀丽原是广东一家制药厂的工人。年的一天,她所在的车间因酒精瓶破裂,酒精蔓延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钠,她侧身卧地,截住燃烧的酒精,避免了严重爆炸事故的发生。她全身烧伤,虽经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次年1月去世。后被政府追认为烈士,她的感人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多家报纸。时任中央首长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等为向秀丽题写了诗词。这些活动说明了当时校园生活是很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也正因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年秋天我们去东山小窑头炼钢铁,住在当年阎锡山兵营的窑洞里,里面很长也挺宽敞,一个窑洞能住上百人。夜晚我们到山沟里背矿石,长长的队伍在月光下沿着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山路行进。每人肩上扛着一块铁矿石,运到我们的宿营地,在自己建起的土高炉里炼铁。繁星缀满了夜空,工地上一座座小高炉炉火通红。我们守候在炉旁等候着铁水出炉。当铁水流出来时火花飞溅,我们欢呼雀跃,异常兴奋。到白天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大家举起双臂,向天空高喊我们放卫星了,我们成功了。到后来才知道全是废炉渣,因为当时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钢铁是什么样的。

当年学校还办起了校办工厂。学校有一个蓄电池室,负责充电的是一位年轻的右派俄语老师,听口音像是湖南人。学校还进了几台车床,安放在一个教室里,让学生们练习操作。同学们觉得很新鲜,也很兴奋。学校还办了一个汽车修理厂,有几个比我高一届的同学搞修理。那时大多是解放牌汽车。他们没有师傅教,全靠看书修理。他们干得很起劲,没有参加高考一直修了下去。后来校办汽修厂发展成为太原市一个专业的汽修厂了。

四排右四为本文作者

高二的时候学校进了一些老工人师傅到个各班当班主任。我们班的老师傅姓张,五十多岁,人挺好,和学生们很融洽。进入高三后,学校按理工、医农、文史类重新分班。我分到了高三十班,是理工班。当时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叫做“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时没有高考前的紧张,一切都按部就班照常进行。年毕业后参加了高考,考的都不错。学校当时还试办了高中二年制班,也很成功。发榜后每人都如愿以偿,考入了所报的院校。刘希玲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李安珍考入山大物理系,李鸣放进入解放军军事院校,刘望鹏考入山西医学院,工作后曾担任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张万宝进了山西省委党校,毕业后到石家庄工作,范文标考入山西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还有位同学叫张枚同,很喜欢音乐,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到大同市工作,写了许多反映矿工生活的文学作品,曾当选中国煤碳作家协会副主席。本世纪初社会上流行一首歌《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张枚同便是这首歌的词作者之一。总之,我们那一届参加高考的同学基本上都升入了大学。我们感谢母校太原三中,感谢三中全体老师的精心培养。

六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很多事情都淡忘了,唯有太原三中难以忘怀。几次梦中又回到母校,恍惚迷离,亦真亦幻,有些教室还依稀可见。当年的那种校园生活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只能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了。

山西忆旧之校园往事系列:校园往事

王俊英:岢岚中学忆旧校园往事

徐永生:忆寿阳中学高中44班往事校园往事

徐永生:我在寿阳南关中学的初中生涯校园往事

梁醒民:情系晋祠小学校园往事

高经建:曾是少年——三好小学记忆校园往事

冯建华:我的母校——太原三好小学校园往事

海子边小学:消失的太原市第一所小学校校园往事

郭蕴斌:我曾任教于营坊街小学校园往事

铁三角:太钢七中,永恒的记忆校园往事

洪源生:小店中学琐忆校园往事

何民生:大同五中我的母校校园往事

洪源生:太原警校校园文化生活散记校园往事

白尚立:汾阳师范学校琐忆校园往事

白尚立:在汾师参加电影《泪痕》拍摄散记校园往事

洪源生:我的母校——太原警校校园往事

太原那所被人遗忘的学校——联合中学校园往事

郭蕴斌:我的音乐老师——“东方第一女高音”校园往事

我儿时的母校——晋府店小学校园往事

张泽青:难忘的太原十六中校园往事

张凯华:那年,我在阳高一中校园往事

郭蕴斌:啊,我当年的“山大附中”!校园往事

乔庆淼:对一场溺水悲剧的反思校园往事

杨启建:年,我参加太原市小升初考试校园往事

梁承建:难忘迎泽街小学的三位班主任校园往事

与十五中足球队有关的日子校园往事

当年太原六中有个《红星报》校园往事丨难忘我的初中班主任——傅汝励老师校园往事丨张健民:“严打”时候身边事校园往事丨姚禧年:山西农学院纪事

校园往事丨赵国臻:我的母校26完小和小五台小学

校园往事

郝一华:赵庄小学从教记

校园往事

乔庆淼:年太原六中之变迁记事

太原71所中学的前世今生

校园往事

太原华卫所小学忆旧

校园往事

大北门小学忆旧

校园往事

从迎泽街到青年路——我的小学记忆

校园往事

小北门小学的记忆

校园往事

太原市27中的第一届高中生

校园往事

郝守华:难忘神池中学

校园往事

怀念晋中农校

校园往事

难忘原平农学院

校园往事

回忆太原十七中29班

校园往事

葛远生:山大附中足球队的日日夜夜

校园往事

乔远生:我的语文老师冀振德

太原五中老校歌及引发的思索

校园往事

回忆柳巷公社民办小学与张凤英校长

校园往事

新道街小学往事

校园往事

阎晓宣:九一记忆

校园往事

芳华不再,初心永驻——写在从太原三中毕业三十年之际

校园往事

王明明:九一记忆

校园往事

九中记忆

校园往事

难忘的育英学校

校园往事

忆山西师大刘志和恩师

校园往事

飞雪:九一小学的白老师

校园往事

飞雪:永远的九一

校园往事

戎真理:九一小学,不能忘怀的母校

校园往事

任村兰:文水中学那些年

校园往事

五十二年前的王村二校

校园往事

攒传单

校园往事

学校来了外国人

校园往事

就读公社中学的美好岁月

校园往事

六十年前上学记太原五中图书馆旧事

校园往事

情系太铁一校:六十年前上学记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生活

校园往事丨学俄语的岁月

校园往事丨太原六中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演出

校园往事丨太原二十一中的点滴记忆

校园往事

太原红旗小学忆记

校园往事

难忘太原十中的男女篮球对抗赛

校园往事

难忘太原四中那三年

校园往事

母校山西师大留给我的精神财富

校园往事

我在太原六中亲历文革

校园往事

忆太原西局一中文科班的老师和学生

校园往事

情系太铁一校:谁是六二班的歌唱家

校园往事

在民办小学、戴帽中学和区办中学求学轶事

校园往事

文革时期山西财经学院的三位奇人

校园往事

“春华秋实”忆太原六中

校园往事

太原十五中67班那些趣事儿

校园往事

忆太原十八中饶瑶琳老师

校园往事

我的中学:山大附中话沧桑,太原五中说巨变

校园往事

爱恨难言话母校——学而优却不予录取

校园往事

忆太原十八中韩望云老师

校园往事

一封耸人听闻的电报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小儿入学记

校园往事

记忆中的晋祠中学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漫忆

校园往事

怀念我的母校——柳巷小学

校园往事

梦回东缉虎营十完小

校园往事

怀念师专

校园往事

我的附中: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校园往事

文革时期我在山大附中的日子

校园往事

我的附中:我的老师

校园往事

我的附中:学农学工学军记

校园往事

我在山大附中足球队坐板凳

校园往事

在学校食堂“帮灶”

校园往事

说学农想起记王老师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的三位音乐老师

校园往事

林彪被误伤38年后,他们在这里拍摄了一张毕业照

校园往事

东社小学新校舍前的毕业照

校园往事

跨越半个世纪的山西大学同窗情

校园往事

五中忆旧——熄灯之后

校园往事

追忆昔日太原十三中师生风采

校园往事

我与母校太原十五中的故事

校园往事

山西粮校纪事

校园往事

59年前,玉米地里的毕业合影

校园往事

半个多世纪前的狄村小学

校园往事

十五中六六届高十一班,弹指一挥五十年

校园往事

太原二中记忆片断

校园往事

情系进山中学

追忆文革中创造多个全国第一的太原第二十中学

校园往事

刘文通:忆阳曲中学

从进山学子聚会老照片看年的迎泽公园

校园往事

七十年代太原三中生活琐记

校园往事

与大南关小学有关的记忆

校园往事

星火二校,我在这里成长

校园往事

我的母校新道街小学

校园往事

文革中的西缉虎营小学,繁华褪去见深情

校园往事

我在太原师范学校的那些日子

家在太原

大关帝庙往事:庙里有个小学校

返老还童心,自然得欢欣——五十年前的市政府幼儿园毕业照

回忆西缉虎营小学的同学和那段美好的时光

五十年前的五一路小学毕业照,那一段完整的往事

回忆我在太原三中上学的日子

新城街小学同学之间的那段缘

我的母校南肖墙小学

往事如烟——太原九一小学住校生活回忆

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家在太原:魂牵梦绕的太原九一小学

家在太原: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太原二十中,我的母校

狂热年代的太原十中,未被遗忘的天空

那些年,我们班的女孩和懵懵懂懂的爱情

文革时期的新建路小学,写在毕业试卷上的反动标语

我在五中闹革命

马未都新美园乌龙事件的主角是太原五中校友?

开窍:小记太原五中高92班

年的北固碾,那群躁动的少男少女

五中记忆:分配前的一次探索——日记摘抄

校园往事

汾师拾贝——追忆汾阳师范生活二三事

校园往事

王率:回忆我的母校——九一小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jj/1353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