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历史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能够最直观了解一座城市历史与人文的场所。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省各类文博场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博物馆热”再次升级,搭建起了文物藏品与观众的桥梁。
山西博物院喜获三大荣誉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国家文物局宣布山西博物院“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荣获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中国博物馆协会宣布,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山西博物院入选“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届。本次共有个展览项目入围终评,最终评选出20项重点推介项目。
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至今已持续举办二十一届,是国内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高奖项,被誉为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全国目前有家备案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展览近三万个。
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博物馆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了15家博物馆为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标识性窗口,中国博物馆的引领型力量和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开放性平台。
三大展览亮相山西自然博物馆
5月18日,山西自然博物馆举办主题系列活动,三个展览同时启幕,涵盖了文创设计、古生物研究、智慧展览应用三个领域,分别是:自然有灵“晋”可期——山西自然博物馆文创展、“晋龙八部”——“山西的恐龙”专题科普展和宇宙奇迹——魔墙数字展览。
自然有灵“晋”可期——山西自然博物馆文创展以山西自然博物馆干部职工研发的文创产品为基础,汇聚部分相关企业文创产品,不乏在全国获得奖项的作品,通过《匠心臻品》《奇思妙想》《拾英撷萃》三个单元,介绍文化创意产品及背后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品中,有一组金石雕刻的小动物非常引人注目,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组展品来自五台山金石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必顺是该工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次来参展他很高兴,“金石雕刻是一种创新,把矿产品直接加工成艺术品,既不浪费资源,也不污染环境,可以说填补了山西文化旅游的空白项目。希望这门手艺可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晋龙八部——“山西的恐龙”专题科普展精心汇集了山西发现的八种恐龙,将精美的图文和山西传统剪纸艺术相结合,向观众展示八种恐龙的科学知识、复原形象及趣味故事,精彩纷呈。
宇宙奇迹——魔墙数字展览以数字化形式向公众展示宇宙的诞生、深空的神秘之美、遥远的星系和我们的太阳系等科普内容,让公众近距离领略宇宙的神奇魅力,激发公众对天文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当天,山西自然博物馆还举办了馆徽标识征集入围作品颁奖仪式,并对外公布了更名后的全新LOGO;与太原市6所中小学校(教育集团)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举办了花草树木皆博物——植物风铃制作、《疯狂的石头——认识地球上的岩石》地学科普讲座、《海陆变迁》网络科普课堂及线上有奖问答等一系列丰富精彩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该馆馆长史建儒表示,此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推动山西自然博物馆进一步深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深度推进馆校合作,着力打造山西省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积极响应“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有力举措。
摄影展带你认识山西考古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山西考古博物馆推出由本报参与协办的“人文宣朗——太原文庙旧影”“妙契俯仰——太原文庙四季”摄影作品展,展现太原文庙真实的历史面貌,挖掘太原文庙古建精髓及文化内涵,为大众了解太原文庙及山西古建筑之美提供一扇窗口。
百年传承,文脉不断。山西考古博物馆馆区依托太原文庙而成,形成了从考古发掘到研究解读,再到展览宣教的完整链条,构建了富有山西特色、院馆合一、考古和博物馆两个职能齐头并进的运行模式。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炳杰介绍:“太原文庙于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两大展览也正好突出了时代变迁的主题。”人文宣朗——太原文庙旧影展览选取了56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及10余件见证文庙历史的珍贵档案资料,再次演绎了太原文庙百年间的沧桑变化。妙契俯仰——太原文庙四季展览,源自年5月曾举办的“太原文庙·四季印象”——山西考古博物馆公众摄影及艺术创作活动,该活动受到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