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日前,每两年进行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有关院士制度的种种话题又被重新提及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清楚为什么我们的院士终身制和国外的教授终身制虽然模式相似,但在实施效果上却大相径庭要知道,国外的教授终身制之所以宁愿容许“学术懒汉”的存在,也不愿意放弃教授终身制,其实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终身制也是让学术维持其独立和自由的一种必要手段,而不是如我们所担忧的那样滋生学术腐败、阻碍学术创新毕竟,学术最大的敌人不是终身制,而是权力的无孔不入
在学术和权力、资源以及经济利益缺乏必要的界分时,与其说高校或者社会在追捧有终身制的院士,倒不如说更多的人看中的是山西晚报数字报刊院士名号所能带来的权力、利益以及大量的可分配资源所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院士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符号”,它甚至代表不了院士本人的终身荣誉,遑论代表更为实质性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创新能力其中,院士该不该退休成了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院士终身制在学术上的“空壳化”以及在可分配资源上的“丰满化”,使得院士终身制成为学术弊端的替罪羊当由权力认定的学术名号能够左右学术资源的分配时,所谓的学术自由实际上只是一种幻想,因为它早已被学术“等级化”所替代,而真正的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只能建立在学术平等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术腐败泛滥、学术创新乏力等学术弊端的滋生,并不是院士终身制的“过错”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山西晚报广告报价程院并没有对院士退休制度做出硬性规定,所以说,院士终身制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荣誉终身制之所以在现实生活逻辑中,院士荣誉终身制被异化为院士工作终身制,在于院士这一名号存在太多的“附加值”
在主张实行院士退休制者看来,院士终身制的弊端显而易见但即便按照持院士退休制论者的观点,对于院士实行“阶段制”,由院士终身制所导致的那些弊端,难道就会自动消失?事实上,这种换汤不换药式的变革,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学术弊端的制造者由少数“终身院士”变成相对多数的“阶段院士”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志灵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