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简介 > 一对老人的漫画人生

一对老人的漫画人生

发布时间:2018-3-26 7:45:30   点击数:

记寿阳宗艾镇尖山村孙钟秀、朱秀兰夫妇

一幅幅幽默诙谐的漫画,一首首通俗易懂的小诗,诗画相配,文图并茂,先后发表在《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晋中日报》《寿阳家》《文化寿阳》等等报刊的这些作品,蹒跚记录了孙钟秀、朱秀兰一对老人追求艺术的漫漫历程。

艺术人生,从战火中走来

年的中国,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这年12月,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这个寿阳县古老的集镇宗艾尖山村,孙家的土瓦房里,添加了一个小生命,这就是二儿子孙钟秀。这是一个书香之家,长辈给孩子们起的名字,选取了“钟灵毓秀”这个透着文化气息的字眼。

然而,在那血雨腥风的时代,人的活命都是不易。钟秀出生5岁那年,29岁的母亲患上肺结核不幸去世。外祖父是本地一家富户,收留了他。长大后该读书了,钟秀跟随在省城工作的父亲去了太原。那时的太原,蚊虫遍地,房子漏水,蝎子常常蜇人。解放太原时,城中闫军已成瓮中之鳖,断电断水,粮食紧缺。一块现洋买一块喂牲口的豆饼,城里的树叶被饥饿的人们捋光了。饿殍遍地,满街是逃难的、抢粮的。

解放后,钟秀上了中学,编写板报壁报,培养了他的美术天赋。坚持完成学业后,他就职于山西省建设厅科研所,担任一名化验员。工作之余,他在报纸上看到好多漫画,非常喜欢。特别是漫画家石兵的作品他更是爱不释手。慢慢的,他也尝试着画了不少漫画。年11月4号的《山西青年报》刊登了他的漫画《植树造林蓄水保土》,成为他至今记忆犹新的处女作。随后一发而不可收,他陆续在《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大同报》等发表作品。

年,国家号召机关干部支援农业第一线,钟秀满怀热情回到了老家寿阳尖山村。回乡后住无片瓦,食无粒米,上地干活连把锄头都没有。也就在这时,附近村里的当代教的姑娘朱秀兰看上了这个知识青年,她与钟秀结婚了。婚后生儿育女,至今已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想起当年的选择,朱秀兰说,“我就是先相中他的漫画,后相中他的人的。”

风雨岁月,挚爱漫画依然

从省城太原的机关科研人员,一下跌入农村贫困的生活谷底,孙钟秀依然没有忘记他所钟爱的漫画事业。文革期间,所有的报刊大都停刊,而从太原省城到寿阳县城,满街的大字报却是铺天盖地。孙钟秀进城一回,就要收罗一大堆撕下来的大字报,从那疯狂野蛮的厉词斥骂里,搜寻着一星半点儿的漫画作品,他把一块块剪下来的漫画,工工整整贴在旧杂志上。也就是那时,他更加喜欢上了石兵的作品。尽管那时的漫画已是狂人风格的批判性作品,依然没能拦挡住孙钟秀对漫画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如今,老人翻开厚厚的剪贴本,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一幅作品的不平凡来历。有的剪贴的漫画上,至今依然留有大字报的疯狂墨迹。

“文革”期间,大革“文化”之命,几乎所有的报纸刊物都停办了。扶持孙钟秀漫画爱好的刊物《山西青年报》同样也遭到了噩运。在那些风雨如磐的日子里,孙钟秀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他怀念那些刊登漫画作品的报纸刊物,更怀念那些令他迷恋的或者无私地扶持过他、影响过他的那些漫画家石兵、西风、克勤等善良正直的人们。虽然在饥饿灾荒的年他被委派担任了民办教师,那年他也就是25岁,家庭生活的困窘,灾荒饥饿的贫穷、再加上阶级斗争的无情批判,仍然都没能扑灭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依然向往着当个漫画家。没有了报刊,他就在村里找到一本《焦裕禄》连环画册,尽管那个画册还不能算作是国内连环画的最好水平,但他却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他对着这本《焦裕禄》左看右看,临摹、品味,琢磨其中的连环画技法。于是,他在学校板报上画领袖像,搞板报设计、墙报编写,尽力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后来,他的绘画特长终于被文化馆的美术老师们发现了,他被列入县里的业余美术作者进行培养和辅导。年,他作为校园画家代表和电影院美工郭占淑、工人画家冯汝华、知青画家齐胜莲、农民画家白长生、手工工艺画家米俊秀等6人,被县文化馆带领赴太原参观户县农民画展,又一次鼓起了他画好民间漫画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老树再发新芽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拨乱反正,文革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纷纷得到落实政策或者平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然而,这时的孙钟秀已经是从年担任多年的大队会计、保管,在经历过“四清”“文革”“农业学大寨”等诸多政治运动后,他所担任的角色,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他正是凭着自己的忠厚老实赢得了村里人们的信任。其实,这或许有着某种性格本质上的基因遗传,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后就曾在县商业局、外贸局担任会计多年,同样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直到光荣退休,直到93年去世,终年81岁。

经历无数岁月的风雨洗礼,孙钟秀早已把世事看淡许多,全县上千名“62压”人员落实政策返城上班,包括妻子子女都转成城市户口吃上城市“供应”,而孙钟秀阴差阳错,却是最终没能享受落实政策的好处,至今仍是一介普通农民,与他的结发妻子和三个孩子过着平平淡淡的农家日子。他在农闲季节,或是晚饭灯下,拾起了他的旧日爱好,潜心他所钟爱的漫画创作。根据寿阳文化馆的民间故事资料,他以民俗画的形式创作了《老寿星的传说》一套连环画,很快在《寿阳家》《文化寿阳》等刊物发表。作品发表后,很受读者欢迎。随后《三代帝师祁隽藻的故事》《新二十四孝图》《油和面雨和雪》《喜鹊、乌鸦和啄木鸟的传说》《臭椿、桑葚和甜草根的传说》等余幅民俗画作品一发而不可收。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画幅的内容,他的妻子朱秀兰在每一幅图画下面,配上朗朗上口的通俗七言诗,正可谓是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说到妻子朱秀兰,经历过这么多的艰苦岁月,她对丈夫没有半点怨言,有的只是崇拜、心仪、相亲、相爱。年,63岁的她不幸患上了喉癌,医院烤电化疗,后又腮腺患病,不得已拔掉大部分的牙齿,最后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把腮内的肌肉几乎挖完,致使失去腮腺分泌功能,没有唾沫长期口干,舌苔缺失,脸部侧偏,成了一个半残废。而在她出院归来,进门后丈夫迎接她的,不是热茶香饭,而是已经画好的20多幅《祁隽藻故事》等她配诗呢!弄得她哭笑不得。这就是她的丈夫,而她偏偏就喜欢他这种“不懂世事”的痴迷劲儿!就是这样,她和丈夫相携相扶,共同创作了多幅民俗画作品,创作了多件根雕工艺作品和葫芦画、泥塑脸谱等作品。今年,寿阳文化馆决定为这两位老人编印出版《孙钟秀寿阳民俗画》,并为孙钟秀申报为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晋中市人民政府颁发了证书。

前不久,朱秀兰老人用工工整整的毛笔小楷写下了自传体七言诗《为那誓言相扶相搀走人生》,兹录于此,也算这一双老人“漫画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好似在做梦,一场大病梦惊醒。仔细回首梦中景,历历在目难忘情。……洞房花烛立誓言,今生不白走一程。你文我画相辅衬,咱为社会尽点心。为那誓言心相印,写写画画笔不停。六十三岁癌缠身,我把病魔抛九重。信念时时伴我行,古稀觉得也年轻。我为誓言抖精神,夕阳搀扶献热能……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2018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jj/778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