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篇未完内容
对于外婆的这种宠爱,周围的亲友是持很大异议的。我的父母不赞成;我的大姨那时已经生了我的大表妹(比我小两岁),而外婆明显偏向我自然使得大姨一家感到很不舒服;细姨才结婚不久,她性格原因,对于外婆的做法持激烈的反对态度,隐约记得她多次私下惩罚我,被外婆骂,而我儿时也对她一直有敌视心理;满姨那时还没离开家,和外公、外婆同住,相对细姨的做法,她态度是较为理性的,对于我的无理行为她给予呵责,同时也劝外婆给予管教,对我父亲加之我身上的粗暴的教训,她有时又会阻止。可是她又是非常喜欢我的。正因为如此,我对于这位满姨和对其他人感觉很大不同,幼小的我不知道她“到底是哪一边的”,对她不敢过分亲近,可是在遭遇责骂时,却隐约觉得,除了外婆可以依赖,大概只有这位满姨能得上帮我的忙了。我本身具有的“长子情结”,对弟弟妹妹始终有翼护之心,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生活幸福。我愿意付出我做哥哥的一切来帮助他们。可是在他们之中,又有一个人让我对她与众不同,这就是我的大表妹。对于外公外婆的偏心,喜欢我而冷落大表妹,当时还小并不懂得,长大之后得知,我心里始终难以释怀。(我是欠着许多人的情债而长大成人,却没有做出让他们特别欣慰的事情来,经常觉得自己不能停步、不能满足,还要前进。)我对于我的大表妹确实是另眼相看的。喜欢刘某这件事情,连我的父母我都一直瞒着没让他们知晓,却在高中时就告诉过我的大表妹。作为一同长大的另一个小表妹,我是守口如瓶,她到现在还不知道。满姨或许从我这里得到过启示,多年以后当我接触到我的小表弟时,我发现他小小年纪,处世的经验让同时期的我望其项背。我的父亲由于他的家庭传统熏陶,其家教风格向来是“棍棒底下出人才”。而我外婆在世时,他却不敢当面如何。这当然是因为我外婆在母亲家庭中的巨大权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父亲的出身并无任何非凡之处,他是农民之子,解放后我爷爷奶奶才进工厂做工人,他身上难以避免地带着很多鄙陋的习惯,这和我母亲这一家的高级知识分子氛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那为什么我父母会在一起呢?很简单,因为我母亲,四姐妹中的大姐,患有小儿麻痹症,是个残疾人。我父亲却身体健壮,长相相对还算英俊,只是个子稍嫌矮了点。)这种反差使得我父亲感觉在我母亲家庭中很憋气,但是他又不敢违背他的丈母娘。于是这种憋气就只能在心里憋着。这种婚姻,从本质上来讲,应该只是一种妥协。双方心知肚明,但是又不点破。我母亲在我长大以后曾经多次跟我说到父亲对她的不尊重和嫌弃,而她对于父亲身上很多的农民意识、目光短浅等等阴暗的性格和习惯也是看不起的。我父母并不相爱,却在一起过了这么多年,只是靠双方(主要是我母亲)相互忍让才得以维持。就在这样的家庭中,我长大成人了。我在《寻找刘X》一文的开头就说:“我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十分复杂,因而性格也就绝不单纯。”这句话不是毫无来由的。但是,正如我在《寻找刘X》中提到的,我外婆早早过世了。时间大概是在我六岁那年,快要上小学的时候。我在记忆中对外婆仅有一点点印象,而我外公甚至没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点影子。外婆是我幼年生活中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她的过世对我的影响直到现在我才能完全理解。这就是我性格和感情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突然失去了一位强力的保护者,在还没有培养出应对外界打击的经验和能力的时候。可是,打击却不会顾及我的无助无知,最重要的是:打击来自我的父亲。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外婆的出殡仪式结束之后,我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看你外婆去了,以后就不会有人保护你了。”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我现在想,他在我母亲家庭中所受的憋气,一定要找个方式发泄,可是他何以会把气撒在我的身上呢?我的父亲无疑是疼爱我的,但他身上又难以避免地带着农民的愚昧阴暗的意识。他是可以对我母亲出气的,但又不能太过分,因为另外三个姨妈对于她们残疾可怜的大姐是很关心的,对父亲的行为是很警惕的,由于可能会受到她们姐妹们的一致指责,我父亲不敢冒这个险。但是孩子是他的,怎么打都可以由他,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在之前我的任性骄横被保护,是大家(包括姨妈们)都看不惯的。打我这个过去一直生活在他丈母娘保护之下的人,既可以在心理上对丈母娘出气,同时又不会受到什么人的指责吧?可以想见我后来挨打时的状况了。整个小学阶段我经常被打,一犯错误就会被揍。我母亲一般也不阻止,只在打得比较惨的时候会拦一下。三个姨妈,两个已经成家单独过,满姨离开了家到了外地,我还能求助谁?曾经护着我的外公外婆已经在天上了。我父亲下手是比较重的。记得耳光也扇过,放学回家因为没写作业,用竹枝子扎成束抽在穿短裤裸露的腿上,第二天老师看了受不了,就找到家里责怪我父亲打得过分。邻居常常劝,但是父亲并不听。记得那位曾经被我“收税”的老爷爷因为劝,居然被父亲也抽了几下在他身上,父亲打人时的狂暴可见一斑。打后还要跪搓衣板,独自跪在一边,面对一个闹钟,要跪一个小时才能吃剩下的冷饭。不但在家里私下打,而且过节时姨妈们到家里一起聚会吃饭,当着我姨妈、叔叔、两个表妹的面打起来就更加有劲。我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况,已经很明白他打人的动机了。为什么我从小时候就喜欢在外面游荡?中午我常常不睡午觉,在附近的一条小河沟里独自走动,除了流水声那里很安静,就我一个人,我喜欢那种气氛;下午放学后并不想回家,喜欢到附近山上、河沟里玩耍;周围都是小山丘,我们那个工厂当时还在偏僻的山沟里(原来是军工企业地点是秘密的),我常常爱一个人在山上游荡,一下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到天色将晚。我喜欢探险故事,常常希望自己能找到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我长大以后并不恋自己的那个家?高中我坚持要去读寄宿,大学放寒暑假我常想在外面过,不想回家呆着。我第三次跟你聊天时曾说:“我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在找着什么东西。”“我喜欢坐着火车到另一个地方,路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想着目的地,神色平静,天色将晚。我喜欢这种感觉。”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什么东西?父亲打我,我没有能力反抗,再加上在伦常上他是我父亲,我也无法有理由去反抗。可是我从小任性惯了的,于是我内心埋伏着对抗的烈火,这种在被伤害的同时内心积聚着仇恨的感觉我记忆尤新。这种烈火在小时候一直埋藏着,但是长大以后,曾经爆发过几次,我发脾气时的狂暴每一次都让周围人感到畏惧。我发现在我爆发怒火时,能够让我收敛的只有那些以道理来压制批评我的人,这种情况,可能跟满姨有关。因为小时候只有她既讲道理,又是除外婆之外唯一保护我的人,我对她是又敬又爱的。我一点也不想为自己小时的任性骄横开脱责任。可是那时我知道什么?一个幼小的孩子,没有人培育他的是非观他能自己知道是非吗?能知道自己的任性耍蛮是对还是错吗?两个人,一个是我外婆,由于溺爱没有原则性的宠着我,却突然离开人世使我毫无准备地面对风雨;另一个是我父亲,由于他的性格原因在外婆离世后对失去保护的我大打出手。我会怎样应对?我只知道那个慈爱的外婆再也见不到了,可是我并不知道我那种被人保护的感觉是随着她而去的。我一直在找的是什么?我在找的是一种超然的力量,一种有权威、地位在周围人之上的能够保护我的力量!!!这就是我的无意识!这就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这就是我内心真正的需要!这种力量在熟悉的地方肯定是没有的。看着家里司空见惯的生活,我直觉地知晓不能在家里寻找到这种力量。因此我才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在外面走来走去!随着年龄增长,我潜意识里逐渐地明白到不会有外在的超然的力量来主动保护我。于是我开始对这种力量有了自居作用,我渐渐地发展自己超越周围人的行为。寻找这种力量的行为也从单纯的在外面跑来跑去发展到了其他的领域。我小学三年级时靠一本字典就能看邻居家里的《说岳全传》、记得还有一本书上讲到子弹的结构和原理、北京人的头骨复原图等等让我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喜欢神秘和新鲜的事物,喜欢超前,上课常常看老师还没开始讲的课文,而对老师正在讲的课文却没多大兴趣。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的导师都交口称赞(记得你在哪篇帖子里也说过我理解能力好?),讲新的东西我很快就能掌握,为什么?因为我需要迅速理解新事物,在潜意识中就是我需要这种理解能力让我迅速地在新事物中分辨出有没有我想找的那种力量。我喜欢新的未知的东西,感觉上能给我带来超越周围的力量的东西。我的分析能力也在这种潜意识的目的下得以培养和提高,看到一个什么东西,听说一个什么事情,接触一个新的人,我马上会无意识地分析出他(它)们中有什么是对我有用的。哦,我想起来了正好可以做一个例子——刚才我提到的那本《心理学导论》,为什么我会想到研究其中某些领域,而只大致浏览另外的领域?因为我按自己的目的只看其中对我有用的部分,从中“吸取力量”。对于我认为没有用的部分,不能“吸取力量”的部分,我是没兴趣的。这种自居作用造成了我自己必须具备那种超越周围的力量,也就是我一直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在原因,我要超越周围人。同时,由于我潜意识里要反抗的力量居然是我的父亲,无论从实力和道义上来讲,我当时都是不可能赢的。这就造成了我个人的悲剧思想。我喜欢看杰克·伦敦的小说,他里面描述的主角都是面对着取胜希望渺茫的强大对手而奋力抗争的人。《一块牛排》中的老拳击手汤姆·金,顶着连一块牛排都吃不上的饥饿,面对着“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对手,“沉思悲愤”地挥出老拳,直到最后一线之差败北;《马丁·伊甸》中的男主角马丁·伊甸,从下层社会开始奋斗,在文学和哲学中寻求踏入上流社会的力量,最后虽然成名可是失去了对爱情和人生的信仰,跳海自杀;《墨西哥人》中的墨西哥青年革命者,为了筹钱买革命用的枪,以一个普通拳击手的身份挑战同量级的世界拳王,裁判、观众(除了一个小男孩之外)都鄙视他、偏心向着拳王,他经历九死一生居然把对方打败了,全场观众惊呆了,没有人说话。这个从出场从未笑过、脸上总是写着仇恨的青年“把身子靠在绳栏,慢慢地转过头去面对着全场观众的脸,每张脸都仿佛变成了一杆枪,他好象看见了千万枝枪!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这一段让我深深感动、引起我的共鸣。最可以表达这种意识的应该算海明威的一句话:“与众神搏斗,死在冷雨中!”冷静地反复体会这句话的意境,应该能与我本身具有的悲剧气质相吻合。我惯于在潜意识里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要和他进行搏斗。和非常强大的敌人搏斗的感觉能让我全身心地兴奋起来,调动我所有的积极性去准备、去投入。当我青年时代意识到父亲已经衰老,开始是发现他个子矮、力气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大,后来又明白到他的见识和思想水平由于他本身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指导我时,我将那个“强大的假想敌”泛化到了我的学习和事业上。我大学对学习不感兴趣,极端地厌恶,是因为我不觉得从这些书本里能得到改变我处境的巨大力量。这在那篇《寻找刘X》中我提到过,但是当时没有认识到深层原因。我之所以想去搞销售,可能和销售业巨大的压力以及我想象中的巨大收益有关,这使我不自觉地将“强大的假想敌”套在了进入销售业之后的“命运”上。我终于体会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幸运的人”的含义,他们在心理上是不缺失什么的,在他们的小时候各方面基本都能被满足。而我却是一个缺失的人,这种残缺的需求使得我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一直到今天。我无法评价这件事的好坏,就好象我不会去恨我的父亲。没有这种缺失产生的动力,也就没有现在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的我。可以这么说,是残缺造就了我的优势,虽然这种缺失也一直给我带来痛苦。现在的我,知识面算是比较宽广的,各个知识领域的东西我都有了解,当然大部分只能是比较肤浅的。我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因为我从各个领域里的知识里面看到了规律性,并下意识地归纳了出来,比如说:我以前作为偶像的李小龙武术思想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有限为无限。”我知道这其实和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同一码子事,是同一哲理各自在武术和政治领域的具体化。我经过分析和归纳,就能将新事物迅速理解消化,同时充实自己的哲学体系。所以我学新东西快,但前提是我觉得它“有用”。我有冲劲但是假如发现毫无意义,激情就会很快退散。我模仿能力比较强;文字逻辑能力也很好,在自己熟练掌握的领域做事比较严密(你看我的文章、聊天基本上见不到错别字)。同时,我鄙视权威,从不害怕向强大的对手挑战,只要我觉得这种挑战能给我带来英雄般的感觉和力量。当我现在的老总在我工作失误时发脾气严厉地责骂我时,我却可以根本不被他的气势压倒,平静地插嘴解释原因。我们这个企业是新疆公司控股,老总全是新疆人,而新疆人作风粗犷,骂人时尤其厉害。很多下属因为受不了这种训斥而哭泣和惧怕战抖。我的老总对我毫不畏惧的态度大感惊奇,后来他跟我说起,他以为是因为我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好的缘故。其实他不知道,我在很小的时候面对我父亲的狂暴已经培养出这种镇定自若的素质了。这种残缺当然也造成了我更多的缺点。首先是极端地容易自负,现在看我的《寻找刘X》,通篇都体现着我自负的特点:我就是要超越别人、俯视别人,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其次是我的浮躁,浮躁的性格原因可能是这么回事:一旦我自我感觉看透了这块知识领域的东西,觉得它不能具有那种“超越性”、能“压倒常规”、能“给我的生活带来明显的变化”,我就立刻会对它失去学习的兴趣;我的“不尊重制度”、喜欢破坏制度性的东西的习惯,应该也很好用这个原因解释的,那就是制度性的东西本身就是我潜意识中敌对的目标。我的短视、没有远大理想的根源也在这里:我仅仅是要压倒周围人、超越我的生活圈子里面的人,对于生活圈子之外的人,我并没有要超过他们的意识和想法。也许象你说的那样,我这样的人适合“向咨询靠拢”?我试着教过别人一点东西,对方都认为我很会表达,他们一下子就明白我的意思了。杜老师能不能根据我的这个根本性的情结,参考上面我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指导一下我的职业发展方向呢?象我这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最能发挥长处?
未完待续
请你睁开爱的眼光,跟随情感心理专家的步伐,汲取爱情心理学研究的营养,探索你的内心奥秘,解码爱情,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