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简介 > 别克华北文化之旅本报携手上海通用探

别克华北文化之旅本报携手上海通用探

发布时间:2017-2-23 13:09:52   点击数:

“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启动

本报7月28日讯(记者胡斌张彩云)文化,是一种形象和符号,更是一种积累与沉淀。为弘扬华夏文明精髓,唤起公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日前启程。与此同时,本报将携手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华北区域营销中心,探寻“醇美山西”。寻访团将通过欣赏天赐美景,品鉴人间杰作,体验自然魅力,感受人文情怀,体味此次文化之旅的深刻内涵,呈现山西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

“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为“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之一。“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于今年6月中旬从上海启程,途经国内十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至10月底于山东烟台收官。全程分6段路线,总计多公里,堪称历时最久、跨域最广的中国文化之旅。为让更多用户亲身体验到“寰行中国”的魅力,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华北区域同步启动了“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活动。而山西,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自然成为本次活动的重要一环。

山西,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中国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作为全省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主流都市媒体,山西晚报一直以来致力于弘扬三晋文化,此次也将鼎力支持“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醇美山西”活动。该活动将持续近一个月,其间,寻访团将围绕山西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等展开寻访,力争以新视角展现山西文化之醇美,并将着力突出山西在居住、食俗、经商等方面的文化特色。

“作为此次文化之旅的专属车队,别克全系车型将提供全程支持,不仅将陪伴整个团队历经山石、泥泞、雨水等复杂路面,还将接受全地貌、全气候复杂环境下的苛刻考验,鼎力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上海通用别克华北区域市场副总经理佟艳艳女士表示,作为一个扎根于中国的国际品牌,别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此次“别克·中国文化之旅”是别克文化艺术平台的一项创新尝试,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同时深入诠释与践行“心静思远志行千里”的品牌精神。别克品牌近几年在山西市场的表现一直比较强劲和卓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别克品牌不应该只是一个冷冰冰的面孔,或仅仅是挂起来被人们评点,而应该更加接地气,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心里。事实上,长久稳定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根植于大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出别克品牌的魅力。

一场旅行并不在于你走了多远,而是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7月24日、25日,寻访团已造访阳泉千年古村大汖(详见本报29日21版),感受了山西居住文化的魅力。接下来的几周,寻访团还将走进醋都清徐、古城平遥、古都大同,继续探寻山西文化之精髓,非凡之旅,诠释和践行“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融合”“创造”“敢为”“包容”的精神内涵。我们希望在浮光掠影之余,尽可能多地去探寻山西古老文化的绵延踪迹和发展脉络,也希望通过本次“醇美山西”的探访,让更多山西之外的人,认识山西、熟知山西、爱上山西。

首站聚焦:千年大汖山水神奇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个个写满历史沧桑、镌刻下前人历史印记的遗址、旧居也得以保存。

山西民居中,首推的当数以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商传统大院。而除此之外,散落在山西各地的古村落同样令人称道。

由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华北与山西晚报联合开展的寰行中国别克·华北文化之旅——“醇美山西”探访活动,便将视角首先聚焦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古村落——大汖村。

寻访团的造访给寂静的村庄平添了几分欢腾

君越车队一路飞驰

○大汖名片

村里的老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汖”,这个由山水组成的上下结构字,只有《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盂县文化馆馆长郭秋彦介绍说,据记载,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瀑布。而在当地人们意识中,凡小于瀑布从高出跌落的水,都叫“汖”。因泉有三迭,故根据水迭的位置,可以依次分为“大汖”“二汖”“三汖”。像大汖村,就因为位于大汖处而得名。

至于汖字的读音,更是千奇百怪:字典里读“pìn”、纪录片和广告宣传中读“chǎng”、温泉度假村取用的是“chàng”……“这些读音都是误传。”郭秋彦介绍,按照当地人们的发音,这个字应该读“càn”,四声。因为在盂县当地方言中,没有卷舌音,“chàng”“chàng”等读音都是不合理的。至于“pìn”就更不符合当地人的发音了。

目前,大汖村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局(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蜿蜒路转终觅古村

7月24日,启程之日。在太原美通别克4S店前,4辆贴有“寰行中国”logo的别克君越车整装待发,神采奕奕,为雨雾氤氲的早晨平添了一抹亮丽。

2号车司机王和苏,已经58岁,却是队伍中最认真的“童鞋”。直到出发前,还在调整座位,擦拭车标。“今天是第一次去大汖,很期待。”王和苏说,巧的是,当天也是他第一次驾驶君越,“很早就听说君越驾乘感好,但一直没机会开,今天的路途波折,高速路、省道、乡间小道都有,相信能好好感受这款车子的性能了。”

6点30分,车队出发。随着厚重的车门关上的一瞬间,周围立刻归于寂静,纷繁的心绪也瞬间松弛下来。通过君越搭载的安吉星系统,很方便地就定位了目的地。没错!接下来就是心无旁骛的驰骋了。从太原西北环高速到太阳高速,两边群山叠嶂快速闪过,对于前方的期待感也愈来愈浓。不到一个小时,抵达盂县南高速出口。紧接着,向梁家寨方向行驶一段低速路段后,便进入到通往大汖的小路。这是一条被大山包围着的狭窄沙石山路,到处是急弯陡坡。好在,我们的车子和司机都是最棒的,什么崎岖、什么急转,一一轻松搞定。最终,沿着盘山小路,欣赏着沿路高山峡谷、丛林密布的如画美景,30分钟后,大汖村到了!

千年大汖山水相伴

走进大汖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粗壮的枝干至少需要3个人才能合抱。抬头远望,正是依山就势、坐南朝北的古村建筑。整体建筑坐落在靠近山顶的一块巨大岩石上,自上而下,随山势以半椎式形式展落下来。建筑都是带有江南建筑风格的土石楼,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在朝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座大山里的“小布达拉宫”。

面对寻访团造访,正在村口纳凉、80岁高龄的韩双朱老人主动做起了向导。老人从出生便生活在这里。“村子四周环山,对面的两座大山又成龙虎相对,龙虎交界之处,形成了山泉飞瀑,因此大汖也被称作是有山有水的村子。”韩双朱说,整个村子现有50余座小院落,多间房屋。但所有房屋都没有地基,单凭石头,粘土盖在光滑的岩石上,用石头垒壁,用黄泥抹墙,木头搭顶,再铺上青瓦。细细观察每一家房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再看那四通八达的甬路,几乎都用青石、石板铺砌而成,险陡之处则由人工在巨石上凿刻出台阶。顺着台阶步步深入,似乎到了迷宫,四通八大的小巷依山而凿,弯曲狭窄。或步步登高,或起伏蜿蜒,衔接着每个院落,连接着每户每家。

韩双朱说,现在的大汖全村一姓,都姓韩,元末明初,他们的先祖来到这里之前,大汖已经建村。而按照在大汖发现的石佛背上刻的文字算,大汖村至少应该有多年的历史。

一分留守几分期待

像韩双朱老人一样,村子里居住的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走的走,去的去,村里现在只有17个老人,最小的53岁,最大的85岁,除了有3对老夫妇,全部都是一个人在守着屋子……韩双朱带着大家行走村落的每个角落,触摸着古屋残留的物件。熏黑的灶台、黝黑发亮的瓷罐,陈旧得看不出颜色的古老家具……走进每个房间,会不由感觉时间在这里停滞,仿佛穿越回几十年前中国北方的农村,只有放在古老小桌上的电饭锅能够传达出一种现代生活的气息。然而,这就是这帮留守老人的生活家当。

“没想搬出去吗?”听到同行人的问话,韩双朱露出淳朴的微笑:“一辈子了!习惯了!”如韩双朱一样,留守在古村里面的老人们,生活简单,但很满足,喝的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基本不上化肥的土豆、小米,每个老人都有几门绝技,剪纸、布艺、捻线、供祭……这种生活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有相守,也有期许。老人们说,旧社会时,日子过得苦,死的心不止一两次了,但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来自政府和热心人士的关怀不断,他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某种程度上,留守于此,既是他们对过去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不舍,同时也是对古村未来生活的一种坚定态度。

○记者手记

失落的古迹传承的文明

在大汖村,虽然短短几个小时,身心皆融入其中。面对来自视觉、听觉、味觉等各个感官的冲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当然也能更加体味到这里的与众不同以及神奇之处。细细一想,这其实不正与本次别克华北文化之旅中的一种精神内涵——“融合”相吻合嘛!

融合,是对自然世界的优化与调整。山西的民居多为砖瓦四合院、窑洞,而大汖村这种依山而修的楼式建筑,既有布达拉宫建筑风韵、又具皖南江南味道,不得不说是黄土高原上的神奇。

融合,更是对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的革新。那些留守的老人,尽管有着年龄的参差、性格的不同,但并不妨碍他们相互扶持与陪伴,有空便聚在一起回味那些峥嵘岁月。而他们更加乐意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世界的美好,只要你轻轻推开那扇倾斜破败的老门,蹲在老屋檐下抽旱烟的老大爷会起身招呼你进屋,而土炕上盘腿坐着做针线活的老大娘也会起身给你沏茶倒水。这恰恰也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古村与外界的融合。

大汖不大,但它就像一扇古老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知晓很多很多未知的东西。而或许除了挖掘它的过往,至少我们还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这座古村?如何更好地传承这里的文化?

本报记者胡斌张彩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jj/423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