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像“大白”一样,用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同时,不少“大白”还纷纷拿起画笔,用一幅幅真实、鲜活且充满童趣的漫画,为大家送去一股股暖意。而在晋中,也有一位医务工作者用手绘漫画的方式,记录晋中“大白”们全力战“疫”的故事。
一连画了30多幅漫画作品
用画笔讲述“战疫”故事的冯慧娟,医院(简称晋中一院)医患办的工作人员,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她,比较擅长画漫画,平时也常常用漫画记录自己的生活。
去年5月,冯慧娟成为了晋中一院派驻榆社县箕城镇柳滩村的扶贫干部。在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让村民们了解扶贫政策,她就通过画漫画日记的方式,把《扶贫工作手册》《精准扶贫政策资料汇编》等扶贫政策,形象、直观、生动地“搬到”了画纸上。
2月3日,在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冯慧娟从扶贫岗位临时调回晋中一院宣传科,从事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几天后,医院从事护士工作的表姐张瑞芳,被抽调到该院的抗“疫”一线——发热门诊。
“姐姐的工作挺辛苦的,我当时就想着给姐姐画上几幅画,记录她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起初,冯慧娟只是想着以漫画形式让姐姐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看到自己在漫画中可爱的模样,能够感受到快乐和轻松。
于是,冯慧娟就对照着姐姐传来了几张照片,抽空画了几幅漫画,“漫画的图案有姐姐穿着防护服右手摆着‘OK’姿势的,有推着配药车的,也有几个人握紧拳头的……”在冯慧娟的笔下,姐姐的形象一下子又萌又暖又充满正能量。冯慧娟从中选了两幅漫画发到朋友圈后,不仅收获一片点赞,还收到了不少“订单”。
晋中一院宣传科的负责人说,“很多同事看到慧娟画的漫画,都觉得很温暖,也希望她能多画上几幅,帮助大家扫去疫情带来的阴霾。”
自那时起,冯慧娟就在工作之余对照着同事传来的照片,一连画了30多幅漫画,这其中有专家会诊的、有医患交流的、有患者治愈出院的……几乎在每一幅漫画作品中,冯慧娟都配上了相应的文案。而在这一幅幅暖心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令人敬佩的故事。
“漫画贴近生活,可以通过轻松又形象的方式传达出正能量。我希望通过自己稚拙的漫画,让大家看到这些可爱的人,让大家知道医务人员的艰辛和不易。”冯慧娟说。
画一幅画至少需要一小时
事实上,画一幅漫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时候,冯慧娟都是在晚上休息前才有时间画上一会。
“我们经常能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要用很长时间,而且还要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确实非常辛苦。”而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在冯慧娟的身边,这令她感触更深,“每次看到同事们工作的照片,特别是那医院(晋中市新医院)的同事和同行们,我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些‘战友’的模样好好画出来。”
冯慧娟说,同事们传来的照片中,大部分都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基本上很难看到他们的表情,有的连眼睛都看不到,“我就考虑着画的时候把每个人的形态区分开,然后在他们的身上写上名字,希望大家看到后能够感觉更亲切。”冯慧娟说,虽然画一幅漫画少则一个小时、多则两三个小时,但是与他们的工作比起来,自己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
自疫情发生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将病例救治、挽救生命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并以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成立救治专家组,并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院设施设备改造,全力以赴开展救治工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很多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家乡话陪患者拉家常、为患者量身定制营养配餐、给年仅8岁的患者送去学习用品和益智玩具……而这些患者治愈出院后,有的写下了满满敬意的感谢信、有的送来了情真意切的锦旗、有的用捐献血浆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特别的爱……
如今,已回到扶贫岗位的冯慧娟,工作之余仍在坚持晋中医护人员抗“疫”系列漫画作品的创作。“有一张医护人员为患者洗完头发后吹头发的照片,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感觉特别稳温馨,就想着要用一张特别好的纸,把它展示出来。”冯慧娟说,“病毒是无情的,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是特别有爱的,我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把这些爱传递下去。”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杨通讯员董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