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体验答谢……一番操作后,名老年人共计投入的3.4亿元打了“水漂”,这其中有名老年人的余万元“养老钱”。这是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针对本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山西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堵塞管理漏洞。
同时,为依法严打养老诈骗,普及经济犯罪防范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检察机关也盘点近期常见经济犯罪手法,请广大老年人务必注意防范。
名老年人被骗余万元养老钱
5月10日,朔城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闫某某、刘某某、周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
经查,年7月份,普信惠福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在朔州市注册登记成立了普信惠福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朔州第一分公司和普信惠福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朔州第二分公司,隶属于普信惠福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西北一区。其中,闫某某担任普信惠福咨询服务公司(北京)有限公司西北一区负责人,刘某某、周某某分别担任普信惠福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朔州第一、二分公司法定负责人。
上述两家分公司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吸收社会人员为公司员工,通过吸收的员工介绍不特定社会人员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
办案检察官介绍说:“通过人拉人、组织推荐会和举办客户答谢会的方式,上述公司承诺保本付息,以‘投资理财’为名,向名社会不特定人员吸收资金3.4亿余元人民币。”在众多受害人中,有名老年人共计被骗走余万元养老钱。
闫某某获利万元,刘某某获利约42万元,周某某获利约30万元。鉴于本案涉案数额特别巨大,人数众多,特别是涉及60岁以上老年被害人达人,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继续查明涉案款的去向,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减少社会矛盾。同时,针对本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检察机关也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堵塞管理漏洞。
检察官支招:4种近期针对老年群体的经济犯罪手法要注意
老年人在投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要点?检察官介绍,首先要查验公司企业是否有融资资质,宣传内容是否暗含“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查看其经营模式是否有实体项目以及项目的真实性、获取利润的方式、资金去向等,看集资主体是否面向老年人数多。要牢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高额回报要三思。在投资前,老年人更要了解市场,思考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必要时由家庭成员陪同,避免头脑发热,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和所谓的“公司实力”、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体验答谢,更不要被高息诱惑盲目投资,谨记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就是守住家的幸福安宁。
下列4种近期针对老年群体的经济犯罪手法也要注意。
手法一:利用“高新技术”“概念店”等进行洗脑
通过授课进行洗脑,是不法分子骗取钱财的惯用伎俩之一。投资无店铺连锁销售、考察高新技术、参观概念店、体验馆等幌子,诱骗一批批老年人“乖乖”接受所谓的老师授课。此外,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