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就如同走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时时处处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动。
游山西就是在读地质构造运动史、中华文明演进史、黄河文化变迁史、长城军事斗争史、民族融合发展史、古代建筑艺术史、汇通天下晋商史、中国红色革命史、劳动人民创造史。
——楼阳生
山西的历史不仅书写在山川河流、古建遗存、古迹遗址中,也书写在一本本历史文化精品读物上。本期,围绕“游山西读历史”主题,小编准备了一份书单,根据楼书记提出的九个方面分类精选了一系列图书,以期与大家一起在书中采撷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双节长假将至,选一本合适的图书,让它陪伴你开启秋天的第一场旅行吧!
游山西,就是在读中华文明演进史
山西的版图像一枚写满文明密码的树叶,年中华文明都可以在古老三晋大地上找到印记,整个山西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诗。
点击图片可购买
晋国兴衰六百年
谢尧亭著
年7月
一部晋国史就是两周王朝历史的缩影,晋文化和三晋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晋国兴衰六百年》以近年来出土的有关晋国的考古实例为主线,如讲故事一般,把历史文献和实物遗存图片连缀起来,讲述了动荡起伏的晋国兴衰六百年,是有关晋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三晋史话·综合卷
杜学文主编
年6月
《三晋史话·综合卷》是一册普及性的历史文化丛书,综述山西历史的脉络,总结历史的规律,把握山西人的精神历程。书中配有大量文物考古图片,许多是最新考古发现的内容,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者以新颖、新鲜的感觉。
点击图片可购买
于成龙集(全2册)
于成龙著
李志安、阎凤梧主编
年12月
《于成龙集》是迄今最为全面的“大清廉吏”于成龙的著作集。全书以乾隆刊本《于清端公政书》为底本,将《于山奏牍》《于清端公政书》两大版本体系合并校勘,并将未收入《于清端公政书》的《于山奏牍》篇目编为“补集”,其内容囊括了于成龙存世的全部著述,又以附录的形式收录其传记及相关资料,并附收其家族谱牒、碑记等史料。
陈廷敬集(全3册)
陈廷敬著
尹占华、韩文奇整理
年12月
《陈廷敬集》是清代山西籍著名政治家陈廷敬的全集。全书将现存的《午亭文编》《尊闻堂集》两大版本体系的陈氏著作进行对比校勘,并补入了《午亭山人第二集》的相关内容,形成了迄今最为全面的陈氏著述文本。
游山西,就是在读民族融合发展史
地处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错带,山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感受时而金戈铁马、时而驼铃“胡”舞的交响乐章。
点击图片可购买
走向大唐——
山西北朝文明源流
张庆捷、张喜斌、王普军著
年7月
世人皆知隋唐是两个统一的民族融合的朝代,这个统一的基础,可追溯其精神来源,那便是北朝文明。《走向大唐》以近年来出土的有关北朝到唐代的考古资料为主,结合文献及遗迹,讲述了山西北朝向唐代演变的文明发展历程,语言生动,图片精美,力图以具体的实物展示唐代社会与北朝社会的密切联系,是有关山西北朝向大唐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点击图片可购买
解读虞弘墓——
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
张庆捷著
年1月
年,太原发现的虞弘墓轰动世界。它被评为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年“20世纪百大考古重要发现”。《解读虞弘墓》由全程参与虞弘墓挖掘的张庆捷教授执笔,采用通俗轻巧的写作形式,辅以大量考古出土图片,为我们解读虞弘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披露墓里墓外的故事,还原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繁荣景象。
被遮蔽的文明:
丝绸之路与
山西及其文明流变
杜学文著
年9月
《被遮蔽的文明》从历史、地理、艺术、宗教、民族的角度,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爬梳剔抉,试图拭去“丝绸之路”上的尘埃,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古代山西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而探索出那段“被遮蔽”的文明。
游山西,就是在读古代建筑艺术史
山西的古建遗存居全国之首,宋辽金之前的地上木结构建筑占全国70%,被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点击图片可购买
历史的卷轴
郑庆春、杨国柱著
年7月
《历史的卷轴》对山西古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犹如展开一幅古建的“历史的卷轴”:大唐遗珍——乱世佛音——西京梦华——走向世俗——法雨禅风——承前启后——落日余晖,令读者清晰看到留存于山西大地上的各朝各代古建筑的建筑特征与风格。
点击图片可购买
民居城池
王金平、朱向东著
年7月
《民居城池》是第一部将山西的民居、城池系统分类并作脉络梳理的图书。全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大量实景图、平面图、剖面图,详尽地介绍了山西不同地域民居城池的形态与风格,全面分析了它们的构成要素、类型、结构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归纳总结了山西民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民居城池普及读物。
点击图片可购买
档案中的山西古建筑
张兵著
年12月
《档案中的山西古建筑》从建筑档案的角度讲述留存于山西土地上的古代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内容涵盖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建筑,宋代典型建筑,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万里长城第一楼,世界最高、年代最久的木塔,全国最高的砖塔建筑,山西民居大院建筑群,州署衙门建筑群,石窟建筑群,以及山西古戏台建筑专题等,其中,95%以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有资料均经过大量查阅,文出有据,准确可靠。
点击图片可购买
触摸,寺庙——
山西土地上
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
连达著/绘
年11月
连达,一位执着的古建筑爱好者,用素描画的形式,一个县一个县地爬梳了散落在山西乡间的古建存留;用线条记录着古建的架构和轮廓,用感性的文字记录着与遗存相关的故事。《触摸,寺庙》所收集的是连达在晋东南地区走过的古建寺庙,用手绘作品+真实图片+文字讲述的办法,带读者一起重走连达走过的山西土地,体验这些古寺庙的精妙魅力和它所承载的沧桑文明。
游山西,就是在读黄河文化变迁史
黄河之魂在山西,壶口瀑布以其恢宏气势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点击图片可购买
问俗——
黄河的祈福
周彬撰文/摄影
年9月
《问俗——黄河的祈福》是周彬十余年行摄黄河的记录,展现了12种黄河边上人神对话的仪式,几乎每种仪式都来自远古的传承。这些人文活动,让我们触摸到了黄河百姓的生活脉络、文化与文明的灵魂。全书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这条大河,更是一幅两岸千万黎庶苍生的生存图景。
“千里走黄河”系列丛书
山西晚报编
年9月
“千里走黄河”系列丛书包括《印象·黄河》《行走·黄河》两册,将沿黄19县市的自然风景、历史古建、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产业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呈现,深入挖掘了沿黄各县市背后的人文历史底蕴。
游山西,就是在读长城军事斗争史
从战国到明清,历代长城在山西都有遗存,烽、燧、关、城、堡、卫构成了古代军事边塞文化完整的防御体系。
点击图片可购买
明朝那道墙——
徒步探访
山西外长城
张珉著
年7月
《明朝那道墙》是作者对年以来一次次徒步探访山西外长城活动的总结。作者一边在长城边行走,一边在浩瀚的明史中钩沉,用现实所见和历史回望相映照的笔法,回顾了他和队友们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遥忆了数百年前那一代又一代守边的热血男儿,带着我们对象征着民族精神的长城和长城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触摸。
点击图片可购买
金戈铁马——
与山西有关的
著名战役
李广洁著
年1月
《金戈铁马》将发生在山西的横跨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战役全部收录,捋出了一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不平静的发展史。作者将古战场遗址照片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一一重现了那些战役发生的时间、缘起、进程、结局、影响等,还原出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里都足以名震天下的三晋兵事。
游山西,就是在读汇通天下晋商史
在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晋商大院,可以品读“万里茶路”的坚韧与开拓,感悟晋商票号的创新与智慧,体味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传奇与辉煌。
点击图片可购买
“河东盐业文献集成”丛书
三晋出版社整理
年12月
明朝初年的“开中制”,使原属于国家专控物品的盐的专卖权,移交给了商人,这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巨大机遇。当时山西盐的主产区集中在河东地区,河东盐的行销区域覆盖晋、陕、豫三省,影响遍及整个中国北方。“河东盐业文献集成”丛书是迄今第一部河东盐业史料的全集,将现存全部河东盐业史料文献原版影印,最大限度保存文献原貌。同时,通过邀请专家撰写出版前言、新编目录,对影印底本的价值、意义、版本等进行了梳理,更便于读者查阅。
游山西,就是在读中国红色革命史
作为革命根据地,山西流淌着红色基因,传颂着英雄事迹,伟大的抗战精神、太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三晋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点击图片可购买
八路军在山西
胡苏平、杨茂林主编
年5月
《八路军在山西》总体以时间发生发展为顺序,以八路军在山西的活动内容为基础,上自红军改编进入山西、下到全面反攻日本投降,通过“战略决策”“战事战役”“将帅风采”“红色旧址”“抗战英烈”“军民关系”六个篇章、近百个故事节点,重点反映了八路军在山西进行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生产自救、社会文化建设的历史足迹和不朽精神。
点击图片可购买
烽火炼初心——
抗日根据地的
县委书记和县长
齐荣晋著
年10月
《烽火炼初心》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县委书记、县长风采的专著,真实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革命根据地一线指挥员的成长史、奋斗史。全书由国家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的53位县委书记、县长的故事生发开来,利用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始材料穿越时空,复活历史记忆,塑造了这些烽火中县委书记和县长的英雄群像。
山西抗日战争史
杨建中著
年6月
《山西抗日战争史》以详实的档案资料为依据,引用了近年来公布的抗战史料和公开出版的著述,从中华民族抗战的视角、从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全面记述山西抗日战争的历史。
游山西,就是在读地质构造运动史
沧海桑田般的构造变迁,不仅赋予了山西丰富的矿产资源,还赐予了山西众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奇观,有世界级地质遗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处。
点击图片可购买
宋金山西地域建筑营造
朱向东、赵青、王崇恩编
年3月
千万年的地质构造变迁,形成了山西特殊的“表里山河”自然环境,这里的古人,用最顺应自然的方式和手法,创造出了一套营造体系。《宋金山西地域建筑营造》系统分析和梳理了山西地域情况和历史文化等自然、人文条件对宋金建筑营造技术的影响,并整理了宋辽金时期山西地区建筑遗存信息,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进行了全面研究。
游山西,就是在读劳动人民创造史
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涌现出一代代杰出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名医良才,创作出晋剧梆子等脍炙人口的表演艺术,形成了剪纸、面塑、木雕等传世绝技,特别是历代大师传承打造的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山西三宝”,底蕴深厚,广受世人珍爱。
中国民俗生肖文化:
福禄寿喜家庆
郭梅花著
年9月
民间剪纸艺术家郭梅花女士是“梅花剪”的创始人,《中国民俗生肖文化》是其有关十二生肖的剪纸艺术作品集,用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对十二生肖及家庆文化做了新颖的诠释,立意新颖,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所收录的剪纸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书本装帧精美,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收藏价值。
点击图片可购买
山河逸响——
民国山西琴人传
张德恒著
年9月
《山河逸响》收集了位民国山西琴人的生平资料,并择取其中26位做了传记介绍,再现民国琴人雅致生活、仙骨般的精神世界,是近现代以来山西第一部古琴史著作,虽为地域性极强的山西范围,却足以展示民国时期中国琴界及琴人的状况。书中亦辑录了文献所载之古琴史料,及数位当代琴家访谈录。
本期编辑:刘驰
往期精选
“山西之魂——黄河长城太行”文化沙龙
古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