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简介 > 点赞中国文化报专题报道象山耕海牧渔

点赞中国文化报专题报道象山耕海牧渔

发布时间:2021-8-19 16:21:58   点击数: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

今天(6月7日),《中国文化报》专门将徽州、湘西、象山、晋中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予以总结和展示。现转发象山篇《浙江象山:耕海牧渔,踏浪而歌》,以飨读者。

在不久前举行的“振兴浙江曲艺”启动仪式上,在全国巡演近百场的象山传统曲艺《唱新闻:常年葱》作为保留节目,再次登上杭城舞台。近年来,在浙江象山,渔民号子、宁波走书、细十番……一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正走出象山、走出浙江、走出中国,在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耕海牧渔,踏浪而歌。

图 徐福东渡遗迹

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三面环海,两港相拥,素有“百里海岸,千年渔乡”之美誉,是中国渔文化之乡,建有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多样的渔业生产、浓郁的渔区风情、斑斓的渔家艺术,构成了象山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形态多样、文化生态完好的海洋渔文化。象山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15项、市级非遗项目33项,其中与海洋渔文化直接相关的有32项,占到非遗项目的60%以上。象山县高度重视海洋渔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渔节、中国海钓节、中国海鲜节等海洋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以及三月三·踏沙滩、六月六庙会等民俗节庆品牌的成功打造,当地的海洋渔文化得以焕发青春、大放异彩。

图如意信俗

年,象山县成功创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年2月,《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文化部批准实施。年9月,正式启动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该实验区保护范围为象山县全境,总人口54.9万,陆域面积平方公里,拥有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公里。

图 祭海仪式

在近几年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当地注重整合多方资源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这是当地开展实验区建设工作的亮点之一。比如,他们通过举办非遗课堂,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吸纳各方力量加入到非遗资源的调查、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中;通过实施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唱新闻、走书、鱼灯舞、竹根雕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

非遗保护志愿服务到一线

5月27日晚7点多,象山县城,华灯初上。在橙堡地方特色文创生活馆,一群家长和孩子围着志愿者七巧刺绣社社长徐嫦月问这问那。“端午节来临之际,制作香囊是节日的传统。我们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jj/1342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