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那末近,又那末远
数字确切是很奇妙的东西。比如作为文科生,我至今没法理解陈景润先生的“1 1=2”和我小学前就知道的“1 1=2”有甚么区分。又或,在不算很久的过去,身旁的李遇老师为了自己年将而立感慨不已,高呼“奔三张的人,年纪都活到狗身上了”,一副梦醒时分的模样;而在遥远的巴西,已四张多一岁的罗马里奥同志,刚刚辛苦地把自己的进球数增加到了999个,在年过不惑的高龄,还沉睡在自己的千球梦想当中。
不过,虽然俱乐部已开始预售“老老罗”的千球记念服,国际足联却出来讲,其中有几十个球是不作数的。因而便有好事者评论说,中医白癜风的治疗独狼同志进球数达不到一千,还要抓些他人记不住的出来滥竽充数,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是豆腐渣工程,是不值得大书特书的。
上面的故事充分说明,虽然罗马里奥名望很大,年纪也很大,但他的境地远不如李遇老师高洁。只惋惜偌大的中国只有一个李老师,沉迷于形象工程也似乎是中国人更加善于,比如在北京奥运会500天倒计时启动以后,已有很多人在梦想着能够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大旗下,把美国挤下世界体育霸主的宝座。
回到奇妙的数字,上面的看法仿佛也不仅仅是空想。比如在3年前的雅典,在经历了诸多意外欣喜和突如其来的“寒冬”以后,中国代表团仅比排名第一的美国少三枚金牌,排在俄罗斯之前,列第二。再比如在最近的比赛中,我们的优势项目乒乓球、跳水队的体育健儿们照旧保持着“梦之队”的本质,一个个金牌的叠加仿佛也在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只惋惜现实总不是干枯的公式可以解释,总有一些事实和书上数字格格不入。比如书上说26岁是一个人的运动巅峰期,而我们却只能见惯自己国家的“优秀”运动员在这样的年纪里退役,而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曾在自己光环下挣扎的国际友人,成绩一个个传奇和伟大。比如和中国乒乓球队较量20多年的老瓦,再比如送走了两代跳水王子熊倪、田亮的萨乌丁。
固然,33岁的萨乌丁很难撼动中国跳水梦之队的地位,但却抛给我们一个为难的命题―――我们所期望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央视最新的奥运广告仿佛做出了完善的解释,当婴儿们无意地挥动身体,与运动员们拼搏的身影在同一节奏下跳动时,运动解释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梦想仿佛再准确不过。
但是,当我们习惯于说出“在中国发奋图强的体育健儿出色地完成了党和祖国交予的任务”这样的话语时,当梦想被视为少数人的工作与的时候,当我们为唯一的仅有的刘翔欢呼雀跃的时候,当14亿人民没有一个人百米能跑进10秒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体育上的王冠田径屡屡为难的时候,当我偏方治疗白癜风们大多数人在26岁的年纪只能看着腰上的“轮胎圈”怀念曾的青春年少的时候;当我们拿到美国随意一个大学田径队的成绩单的时候,当我们为总人口不过几千万的荷兰的足球艳羡不已的时候……那是怎样的苦涩。
曾,我们需要用举国体制在奥林匹克的家园里证明一个大国的突起。但是,如今,我们仿佛更应当做的不是琐屑较量于依托多少个“优势项目”来确保自己所谓的地位。而是真正地举起“全面健身”的口号,才能让梦想重归真实。
本报观察员郭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