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孝养德弘孝化人
今天,我要向读者介绍一位在全国联坛都响当当的大家——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长泰先生。
马长泰先生的出名,一是他在楹联创作上的成果;二是他在楹联理论研究上的成绩;三是他在楹联文化事业发展上的成就。一介行政官员跻身联坛,已属不易:成为全国知名楹联艺术家,更难乎其难。然而,马长泰做到了。这位做过垣曲县县长,在运城市建材局局长位上退休的行政官员,撰联作对,钻研楹联理论,发展楹联文化事业,在中国楹联界如雷灌耳,大有“天下谁人不识君”之势。
马长泰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山西有名的青年诗人,在太原日报做过十几年记者,后又作了二十多年行政领导工作,使他有更丰厚的生活阅历,更丰富的知识积淀.更开阔的跟界与胸怀。加之他有一股子“干就要干好,学就要学精”的钻劲,因而退休后步入联坛,从事楹联刨作,便连获大奖,如汀苏东海水晶杯一等奖、徐州风景名胜全国征联大赛金奖、全国东风杯、双合成杯、苟子文化园、浙江黄帝祠、湖北荆门、“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等全国征联大赛二等奖。老马先后有五六十副联入刻全国各地名胜古迹、风景门店景点,成了那里的名片,在全国联界名声大震。
年盛夏,北京奥运会举办百城迎圣火全国征联大赛。中国楹联学会组织专家评审,从6万多副来联中,遴选多副佳作,供圣火经过城市使用,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马长泰却一举人选7副佳作。中国楹联学会在《“运城楹联文化现象”探源及其给人们的启示》的调查报告中写道,“其中马长泰一人有7副,在全国联坛中实属万绿丛中一点红,十分耀眼”。
他为上海市撰的联:“大都市迎来大喜事,圣火始熊熊,传递分明人类爱;新思维打造新景观,生机同勃勃,蒸腾恰似海天虹。”大上海的联,出自山西一位行政官员之手,是不是将了人才济济的上海人一军?
“神州第一大村庄,大胸怀,大作为,更图大志;圣火诸多新景致,新面貌,新境界,再迈新程。”“神州第一大村庄”,再加上三个“大”,石家庄人能不豪气满怀?
尤其是那副综合联:“我自亚洲,你自非洲,他自美洲,圣火齐擎,天下结成千手佛;心同昨日,事同今日,志同明日,未来共爱.地球本是一家人。”将奥运“和平、团结、友谊”的宗旨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高度囊括,炉火纯青!
湖南岳阳楼侧,新辟岳阳楹联园,要入刻60副名联,从全国请了几十位名联家来撰写。这分明是在搞“尖子赛”!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楼以文名,古今名联无数,要写出新意,犹如班门弄斧,绝非易事。马长泰苦思冥想,终于写出了一副气势辉煌的联:“两字重千斤,可担当,堪称大任;一楼辉四海,因耸立,始见强邦。”上联从“忧乐”二字人手,写国家栋梁,下联以楼喻人,写民族形象,托付有致,不落俗套,可谓出于名楼,又高于名楼!此联已被收入《江南三大名楼楹联大观》一书。
国酒茅台海内外征联,老马写的一副获奖联是:“金奖不唯酒,分明是,蒙辱图强,卧狮一吼;中华大有为,且来看,知荣奋进,伟业俱兴。”看似写酒,实则写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小中见大,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湖北“东风杯”海内外征联大赛时,马长泰一副“一路东风,酿造人间美景:两行主印,撰书天下长联”的联,从一万两千多副联作中胜出,获得二等奖,连著名楹联艺术家郭省非都说,“把两行车印比作一副长联,多么形象,多么生动,多么有趣,令人叹为观止”!
重庆举办“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征联,出句是:“千里峡江,滋荣亿万生灵,广大民心,化成座座青山护映;”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拆字对,出句将“重庆”地名拆成“千里”、“广大”人联,要对上,没有点真本事,还真烫手。老马举重若轻,将重庆一地名“大坪”和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人联:“一人表率,带领诸多群众,土平水岸,筑起条条绿坝雄奇。一人”为“大”,“土平”成“坪”,与“重庆”对得严丝合缝,十分贴切。
马长泰先生的命题联,随手拈来。
名联难写,名家难当。联家,特别是在楹联组织担任职务的联家,往往极少靠激情所至信马由缰、“有感而发”地为联,许多时候,撰联属对不容他再三推敲,必须能立马写就,成为命题联家。
柳州征联,马长泰以一副“柳子柳州,并非上帝巧插柳;龙魂龙脉,原是水乡宜养龙”入刻,将柳宗元治理柳州的功绩寓于“巧插柳”中,把柳子与当地百姓通力合作的官风融进“宜养龙”里,写得文采飞扬,寓意深长,别具一格。无独有偶,在柳宗元的家乡永济,也为其建了柳园,马长泰应邀撰写大门联。他紧扣柳公一生从政、为文两大亮点,长毫巧运,用短短14个字,囊括了柳公的不朽功绩:“官辉千古府衙地;文补一方唐宋天。”浏览者无不啧啧称奇。中楹会副会长蒋有泉在《中国楹联报》上撰文,作为典范向联界推荐。马长泰的家乡盐湖区新杜村是酒圣杜康的故里,村里请他写村联。他满怀深情地写道:“天不生杜康,孟德无神,太白无诗,世上摆餐桌无味;村能载青史,祖宗称圣,后昆称杰,鸣条呼泰岳称兄。”将杜康的功绩,村以人名的骄傲,写得至善至美,村人读之,无不因生于斯而倍感荣光。
年夏初,临汾市新建汾河公园,在其中心建了座望河楼,开园在即,马长泰应邀为其撰联。他紧扣尧都和汾河入黄的地理位置,写下了:“循汾问祖来,民族脉繁昌华夏地;注爱入黄去,母亲河哺育太平洋。”上联写“民族脉络”,像汾河一样传承不息,华夏大地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必将复兴;下联写“民族大爱”,特别是“太平洋”,一语双关地隐喻着中华民族必将为“天下太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大气若浩,其势如虹。读此联也,让人豪气顿生,倍感骄傲。
永济唐代大铁牛馆石牌坊刻有一副马长泰撰写的联:“盛世自何来,听古渡细说,唐牛追述;强邦由此始,驾黄龙出海,鹳雀凌霄。“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世,以及崛起复兴的豪情壮志,写得何等的风流潇洒,大气勃勃!
年元月春节前夕,马长泰到垣曲当县长。行政办的同志请他为政府大楼写联,他提笔向全县人民书联明志:“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竖;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这副联,垣曲许多人至今还记得。
马长泰任垣曲县长四年多,他依照承诺,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谋大事,办好事,在垣曲干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笔者的家乡在垣曲,人民群众的心声,我听得很清很真。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年文革动乱给干部群众心目中留的沟壑还很深,作为县长,他能公正对待干部群众,作了大量的团结和谐工作。同时,发挥垣曲的优势,狠抓工业富县,开发了炼铁厂、焦化厂等几个大项目,连续多年受益丰厚。“政声人去后,民意饭余时”,马长泰离任垣曲县长多年,还给大家留下深深的怀念。
年6月28日,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开会在即,主席台两旁的对联还虚位以待,作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马长泰,忙里抽闲,竟拟出条合省情、顺民意、高屋建瓴、人见人爱的联来:“景观朔万年,地利天时,太行汾水两行字;联雨沐三晋,根深叶茂,古树新枝一树花。”其才气,令前来祝贺的联家、领导夸赞不已。
福建海峡两岸姓氏碑林求老马人刻联墨,他写了副马氏联:“东篱乐府留名远;人口忠言警世长。”上联写元代马致远,一卜-联写当代马寅初,十分切题。
马长泰应邀给平遥县楹联培训班授课,县领导请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题联,他稍加思索,写道:“老祖宗出手不凡,端来万里长城,古陶盘卧;新时代催人奋进,打亮几张名片.天下称奇、年底,《中国对联集成,河东卷》封笔,马长泰以“条山”、“汾水”作比,写了副文采飞扬、比兴切贴的贺联附予卷首:“似汾水长流,后浪前波,自古河东多俊彦;如条山再造,对峰联树未来国粹更巍峨。”
临汾市楹联学会成立,老马的贺联别具一格,不仅让人们对平水韵诞生之地无比敬仰,更鼓励人们誓师做“崛起之军”:“平阳乃平水韵诞生之地,献三柬花,鞠三个躬,无祖诗联何有后;尧裔为尧都城崛起之军,吹一声号,擂一通鼓,争先队伍勇冲锋。”
马长泰先生的即席联,一挥而就。
人怕出名。老马在联界的名望,让他成为众“求”之的,这家求他作对,那厢邀他写字,常常是应接不暇,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他却从容应对,有求必应,不让人失望。
一次,他和运城几位联家应邀参加南昌楹联文化节,即席写联赠南昌:“伯屿为官,先蒲州而后洪州,两地有前缘,岭岭川川隔不断;子安作序,生汾水又来赣水,一文名禹句,朝朝代代永相传。”借历史上两位人物的晋赣之情,喻今日的楹联友谊,既深远又切贴,让人难忘。南昌市市长李豆罗看后高兴地说:“南昌运城是门老亲戚,愿友谊长存。”
万荣东卫一村建舞台,托熟人求老马撰书楹联。万荣是后土胜地,东卫在“三王故里”,背靠孤山,濒临黄汾。老马思绪飞扬,立意高远,把名人名景扯上舞台:
“后土主编,三王导演,龙子登台,推出五千年大戏;孤山支鼓,二水抚琴,民生定调,谱成新世纪乐章、”毗邻的东卫二村,看东卫一村舞台联写得好,得知是马长泰所为,亦找上门来为两村交界牌楼求对老马予以满足:“东卫两村,唇齿相依亲骨肉;西流一水,风光瑰丽大江山”:万荣荣河北杨村重修娘娘庙求他撰书一联:“村凭睿智传宗,化龙学士如林立;我有何能送子,是汝善行好报来。”
他给李家大院撰的入刻联是:“是我子孙,勿怨万金施殆尽;传家仁善,足能百代享盈余。”老马来者不拒,他给万荣西杜村舞台作的联写得更大气:“搬倒孤山做舞台,戏不图多,力求唱大;引来汾水流琴韵,音需调准,贵在扬长。”
县委书记卫儒牛在干部大会上都倒背如流。
年,他应邀为太原电视台撰写春节各市联欢的省联:“玉兔游三晋,赏岢岚,柳林灵石,恋襄汾,屯留静乐;新春上五台,求和顺,保德怀仁,定闻喜,长治大同。”
一语双关巧嵌山西13个市县名。
马长泰是个大孝子,母亲一生喜欢看戏,八十大寿他花钱为村民演戏三天。他与蒲剧大师王秀兰交往很深。王前来赠匾贺寿,66岁高龄还登台献艺。马长泰给演出舞台写了副对联:“情寓艺中,大师王秀兰,垣曲剧团,尽展一流演技;意存戏外,梓里众乡友,马门之子,倡行百代孝风。”老母亲今年已高龄九十五岁,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心康体健,都是子孝孙贤的结果。
他给老伴刘秀花“六六大寿”赠联:“六六堪称大寿,事有不成,事有所成,莫道今生全是梦;长长还有未来,乐应自找,乐应会找,当知愿望可如心。”
马长泰先生在中国楹联界大名鼎鼎,还在于他在楹联理论上的建树。
马长泰先生是全国知名楹联艺术家,所以,常常得为一些大型全国征联当评委,给人们讲楹联课。他说要评人家联,先得自己精;要给人家讲,先得自己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老马写过不少楹联理论和评析文章,如:《工真切顺雄妙深新》,是评论杨振生楹联艺术特色的,但同时也是讲授楹联理论的。
他认为,在文学大家族中,楹联是独立门户的一家。它同诗词、小说、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之间,是兄弟姐妹,有血缘关系,但却无从属上下。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运行规则。
老马认为,作联,工、真、切、顺,是作联的基本功。“工”,是其一。他不赞成将对联分为“律联”与“非律联”的观点。他强调“先求联对,再求联好”。所谓“对”,是讲作联的基本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合规则的对联,不能叫对联。“真”,是其二。一定要真,应该是人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和体现。
不讲真话的联,首先不能叫好联。他认为,大凡动人的联,都是进入角色的联,是真情实感的体现.是流溢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才能最感人,最能引起共鸣,最有震撼力。“顺”,是其三。就是写得顺畅,不别扭。不要为了合律,联语磕磕碰碰,甚至生造词语。“切”,是其四。对联要切人、切时、切地、切事。都要有的放矢,偏离主题的联,不知所云,毫无用处:切题越紧,才越有个性。老马认为,作联的更高层次是雄、妙、深、新:即气势要“雄”,用笔遒劲.跌宕多姿.浑穆飘逸,气壮山河:遣词造句要“妙”,巧妙交叉使用遣词技巧和组句技巧;联作蕴涵要深.要诗意浓、遐想空间大.给人启迪深;意境要“新”,要有新意、有亮点,让人一见钟情,激荡心灵、产生共鸣。他提倡“功在勤里,巧在熟里”、“功在联内,成在联外”、应当“联撰其心,联如其人”。
年春,山西运城举办“将”高级楹联培训班,请叶子彤、马长泰等名家授课,马长泰讲授题目叫《作联要好,美特深巧》。大家非常赞赏,《对联》杂志从年10月号起在对联教学专栏分四次摘要刊登。有些楹联组织计划将这份材料作为楹联教材使用。老马用“美特深巧”四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作联的要旨。他主张,楹联“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是美的,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声律美。符合《联律通则》,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人耳动听,有一种音乐美,给人以愉悦、以感染、以激励;要思想美。要思想内容健康,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完美和谐统一,要颂扬光明与进步,激励人民前进向上;要意境美。联作应以立意、境界、格调为上,给人以美的想象,美的享受,美的向往;要语言美。既有各类文学作品的共有美,又有别于其他文学门类的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他讲特,一是特别切题;二是独特构思;三是特有风格;四是特博知识;五是特快速度;六是特意创新。
他认为,深是一副佳联最值钱的地方,分量最重的地方,也是一般联作最难达到的高度。他讲深,必须有深重的主题;必须有深大的含量;必须有深刻的哲理;必须有深邃的意境。他讲巧,是技巧,是要抓住主旋律,不是单纯趣巧。既讲无巧不成联,又讲不可因巧废工,还讲不可为巧而俗,更讲不可将楹联引入文字游戏的死胡同。作为全国征联的评委,马长泰先后为山西“国土杯”全国征联大赛、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山西运城海内外有奖征联、运城空港度假村有奖征联、山西省六大建筑全国楹联征集大赛、纪念关公诞辰周年征联大赛等写过评析文章(有的是合作)。通过对获奖联的点评,给人以楹联知识,阐发他的作联观点,引领楹联发展趋势。这些文章在报刊发表后,都在联界引起反响。他所提倡、所主张、所反对的立场、观点等,都是在这些评析文章中自然流出。比如,他评析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山西运城海内外有奖征联时,就深情地写道:“如果把一副联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立意应为根系,构思即为枝干,情感便是叶片,语言当是花朵。只有根壮、枝坚、叶茂、花红,而且随着土壤、气候以及树种、用途不同而不同,谨循章理,又有自己特色,并且能抗风寒,拒虫蚀,伸展枝叶,不断茁壮成长,不断有所贡献,才能称之为好树——佳联。”形象地将对联的写作要点表述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作为全国大赛评委,实际上也是联家们在评评委,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于胜任的。
马长泰还多次公开批评一些风景园林联、大赛获奖联的病联,其做学问之较真,令人佩服。一次,他到政府巨资打造的太原玉门河公园游览,看看园内人刻的对联多不合律,有损三晋声誉,职业的责任感促使他写了一篇《莫让病联煞风景》的文章,山西晚报刊登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同时,他还对王家大院等名胜景点的病联写了评析文章、他同著名书法家赵望进、省书协主席石跃峰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老马虚心向他们学书法,也常帮他们改对联、作对联,取长补短,互学共进。
三、作为联家加联官的马长泰,在坚持从事楹联创作、楹联理论研究的同时,他还为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年2月25日,垣曲县在全省第一个成立楹联学会,会长申大局,时任垣曲县县长的马长泰兼任名誉会长,这在全国也是很早的。年3月23日运城市楹联学会成立,退休后的马长泰才有充足时问参加运城市楹联学会活动并任常务副会长,与岳民立、薛起珠、杨振生几位同志形成了一个“三结合”的学会领导核心。历经几年努力,使运城市成为全国联坛的一面旗帜。
山西省本来是全国力量最强的楹联大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20多年了,省级楹联组织一直未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在内五个拉全圜后腿的省份之一,全国瞩目,山西广大联友焦急。因为马长泰曾在省城工作过,中国楹联学会领导希望马长泰同志能为省楹会创建出力。马长泰觉得好友赵望进是较合适的人选,一是任过省文联领导,有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作过省书协主席,是著名书法家,社会知名度高,人际资源丰富,三是热爱楹联、便推荐给孟繁锦会长、于是,马长泰配合赵望进四处奔走,积极筹建,终于在年6月28日正式成产了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赵望进任主席,马长泰作法人代表任副主寤兼秘书长。省楹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除晋中、朔州两市,各市均有了楹联组织。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国土杯、关公、六大工程、春联四次全国征联大赛,在全国很有影响,同时举办了高品位的联墨大展,并打造了玉门河公园廉政文化碑廊、霍州署等楹联文化景点。
年7月,老马应邀参加中国楹联学会在湖北汉川召开的全国十几名专家的高峰论坛,研究制定《联律逦则》修订稿。当时,稿中有一条,“对于实用性的对联,有百分之七八十合于本通则即视为成对,但征联大赛仍严格按本通则执行”。老马对这一条提出自己意见,因为联律通则是对联应遵循的“宪法”,由于“实用性对联”本身定义含糊,严格讲,所有对联都具有实用性,如果仅是征联大赛对联按通则执行,连万分之一都占不到,通则就没意义了,社会上病联泛滥就有了理论依据,极不利楹联事业的发展;马长泰与山东高宝庆又都提出百分之七八十也难于掌握。各位到会专家与中楹会领导接受了这个宝贵意见。年10月公布《联律通则》时,删去了这一条,由15条变成现在的14条。
为了使国粹楹联后继有人,得以传承,马长泰经常应邀下基
层传授楹联知识举办讲座,如给运城全市名创作骨干高训班讲课,给盐湖、永济、垣曲、平遥、汾阳等市县讲课,给运中、艺校、永中、银杏等学校讲课。每次授对课都针对不同对象精心准备,讲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
马长泰收徒传艺。全国慕名而向马长泰学习对联者,年龄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他都针对每个人的情况用心进行辅导。如中央电视台的李健,学习刻苦,进步很快。
“梅花香自苦寒来”。马长泰由行政官员而成长为楹联大家,除了天赋聪慧,更有刻苦陶冶。
正如他写在名片上的自嵌联所说:“路长鞭马;事泰留神。”“长河惟及远;泰岳不言高。”
如今他虽是古稀之年,但身康体健,精神矍铄,心胸开朗,每天比上班前还忙,为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奔波,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仿佛还有释放不完的能量,生活得充实而高雅。
莫要人夸颜色好,路上行人口似碑。愿马先生青春永驻,宝刀不老,康乐长寿!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