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简介 > 汾河流水哗啦啦

汾河流水哗啦啦

发布时间:2021-5-6 16:37:54   点击数: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

这首歌的旋律,我小的时候便很熟悉,因为母亲喜欢郭兰英,经常口头哼唱她的歌,母亲经常说,几千里以外遥远的山西有一条美丽的汾河。

了解山西,便是从汾河开始。来到山西以后,汾酒是异地的第一标识,回老家给亲朋好友带的,必是汾酒,因为它代表山西,具有唯一性。

而醋、枣、小米、牛肉等其他物件,他们是不认的。因为他们对山西的认知里和“汾”字有关,没有醋的哗啦啦,没有小米的哗啦啦。

说起这些,是因为5月18日《山西晚报》的一篇文章“提升山西文化辨识度,避免乱花效应”,读后感触很深。

地上文物看山西也好,厚重山西也好,华夏文明看山西也好,都很好的说出了山西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但单从旅游角度讲,对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辨识度问题解决的还不足。

关于辨识度的问题,观察员想到了《小学生守则》,我们的《小学生守则》个别语言追求宏观全面概括性,但从孩子视角看,和他们的认知脱节,找不到对应关系,比如“笃行”、比如“文明绿色”、“比如“低碳”、比如“健身心”,这些词语从成人角度看完全没有问题,但很难对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最需要明白规则约束作用的孩子们解释清楚其含义,并帮他们找到和生活学习的具体对应关系。所以低年级孩子们机械性背诵,对具体行为指导力不足。这就是守则条款的辨识度出了问题。

观察员小时候便知道山西美,认知中认为山西就是汾河,汾河这个符号之所以传递到千里之外,是当时人们都喜欢的偶像郭兰英老师唱了《汾河流水哗啦啦》在起作用。

同样很多外省朋友来山西旅游,之前是在《乔家大院》里知道了山西的大院儿和票号,在《孝庄秘史》里知道了五台山,从《大清相国》这部书里知道了皇城相府,他们是凭着认知里一个最深的单一记忆来到山西,进而知道了整个山西旅游圈。

“选择性记忆”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众多信息中愿意并能够记住一件事,有6个影响因素:(1)能够满足自己需求(2)信息简化(3)形象具体(4)适度重复(5)新奇(6)能够理解。

对于外地人,在观察员的调查问卷中,同样是郭兰英老师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大家也喜欢,但特定到对山西的辨识,却不如《汾河流水哗啦啦》,这可能是“山西好风光”是一个宏观概念,怎么好,还需要递进了解歌词内容,而“汾河流水哗啦啦”一开始便有了具体对应落点,不需要再次解释。尤其是现代社会海量信息,对很多人来说,知道一个概念后,让他们再主动进行二次递进思考,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那么对于提高辨识度,从群众喜欢的、能够理解的传播方式入手,用极简、极具体、有落点的方法给群众造成新奇感,进而产生口口重复相传,应该符合选择性记忆理论。而且这个理论在旅游方面的实践操作易于从单体景区或单体文化种类或单体旅游形式作为切入。

因此,对于整个山西旅游来说,通篇布局基础上来个“运足腕力、一笔浓墨”,会不会更好?

山西全省共有A级以上景区家,其中5A级6家,4A级86家。山西太有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以至于外宣文案要点难以取舍,雨露均沾的结果就是《山西晚报》说的“乱花效应”。

所以观察员倡导:提高辨识度,通篇布局中运力于一处破题。把一支绵羊团队先打造出一头狮子做首领。

打造出如山东之泰山,如杭州之西湖。游客慕名去了一处地标,自然会融入整个旅游圈。

运力于一处,主要有2个问题待解:一是勇于冲破圈内利益格局的阻碍,二是文化传播需要正视市场。

首先是既有格局,从山西省旅游局规划来看,以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同时推动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问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红色经典六大板块开发。年前,山西每个地市至少建成一处国家5A级景区。推动乡村旅游“工程”,即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50个特色旅游名镇,个乡村旅游点,0户品牌农家乐。

从省内旅游市场全盘规划角度看,该方案已经很全面和精彩。可是,这又必然和观察员倡导的“一笔浓墨”有利益上的冲突,不论是财政补助还是贴息,亦或其他融资通道或政策倾斜,突出重点就会给非重点带来资金和扶持力量的分流,大多数的非重点可能在等待重点带来的溢出效应周期会有所加长。但观察员认为,“一笔浓墨”溢出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市场,比全面开花齐推并进的效果好。

其次是市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5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05亿元,年全省实现旅游业增加值余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0%左右。这对山西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和旅游发达省比还有很多不足。以年春节为例,山西省旅游收入37亿元,全国排名26位,接待人次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这组数字,一方面说明山西旅游市场流入量尤其是在类似春节这种传统北方淡季做文章上还有差距,另一方面说明人均消费能力水平较低。

观察员认为,在信息爆炸、资讯过度的时代,消费者有限的出行时间里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主要取决于内心固有向往和朋友圈的信息传递。正如前文所讲,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或书籍,都会成就一个地方的游客爆棚,这个优秀是以收视率、阅读率、传播率为标准的。习总书记讲文化自信,地域文化的价值需要有效开发和传播,并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认同,否则它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应该正视市场的力量,旅游讲市场,那么我们就引导着把市场的事交给市场里擅长的人去做。

政府引导、尊重市场,通过“一笔浓墨”的运作方式,打造山西特有文化地标,通过溢出效应带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这可能是观察员要总结的观点。

汾河流水哗啦啦,流了几十年,如此通俗却仍能代表山西,值得我们思考。

“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是山西文化的最新概括。“一座都城”即临汾襄汾陶寺遗址,使尧文化走出传说成为信史,把我国历史至少再向前推进了年;“一堆圣火”即运城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万年;“一缕曙光”即运城垣曲发现的多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多万年,证实了人类远祖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起源于山西。

文化是一种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最核心景观或最核心旅游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地标,就是这种力的“灯塔”所在。

建造一座灯塔让远方的人望见它,几十年前一首歌的流行便可,这个时代,需要我们为了一个高地,手枪、步枪、机枪、迫击炮、重炮、火箭炮、坦克、飞机、舰艇、导弹、核弹全部资源,火力全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jj/1254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