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山西东方红品牌服饰中心负责人联系本报,表达了希望参与慈善助学活动的意向,决定捐款100万元,用于帮助当年的贫困大学新生
愁归愁,日子还得过咬咬牙,郭满洞决定,先供考入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儿子郭建平上学二儿子郭建光,则只能回家务农了
2005年夏天,喜讯像长了翅膀,传遍灵石县王禹乡回祖村:这个只有200人的小山村又出了一名大学生——姚有亮家的大小子考上大学了那几天,全家人跟着他兴奋
通知书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邮递员送来灵取通知书时满脸笑容,说了一大堆恭喜的话送走邮递员,看着录取通知书,一家人犯起愁来:学费6000元,其他费用2000元,也就是说,姚红伟入学,至少得带8000元
第一次打工是2006年暑假,他去北京各个医院为中国医疗协会招募志愿者,向医山西晚报在线阅读生介绍医疗协会的性质、活动,几乎天天碰壁对那段经历,姚红伟记忆犹新,他把当初的每一次碰壁当做“对自己的锻炼”
■情景再现
姚红伟是通过电话查到自己高考成绩的,567分,达一本线了
本报刊发的慈善助学系列报道,引起海内外的关注连续多天,许多外省读者,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的华侨都打来电话,希望救助贫困生7月19日,香港影视明星“肥猫”郑则仕委托专人联系本报,表示愿意在石楼捐助12名艺术类特长生
本报五年救助贫困生700余名
2009年6月29日,“王老吉学子情”资助贫困生成为本报联合慈善总会举办的助学活动之一
这是2009年1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王珍家时看到的情景“自从回来后,家里的活,孩子就不让我们干”两位老人见记者来了,一边下地穿鞋,一边山西晚报数字报纸满脸幸福地说
如今,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渠道越来越多,助学贷款全面启动,考虑到今后贫困生上大学的政府资助渠道已经畅通,2008年8月起,本报联合山西省慈善总会每年一度的捐资助学活动转入常态捐助活动先后以“平安爱心款”“国强建筑关爱学子”“爱心柒牌主角人生”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推出
■求学路
郭建光的住处,在兰州城郊的一处废弃厂房:“冰雪寒冬,宿舍没有暖气,也没有煤炉,靠身体硬扛外界的条件苦,郭建光能接受他最头疼的,是父亲的心病:两个儿子都成年了,都该成家了
进入大学,郭家兄弟从没有忘记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2007年暑假,王珍抽时间回家看了看爷爷、奶奶后,又赶到太原这个假日,她联系好曾经帮助过她的山西商务国旅老总贺志勇,到旅山西晚报广告投放行社帮忙
今年7月,考研不成,王珍又投入到求职的大军中潜意识里,王珍感激着本报组织的慈善救助,“传媒大学上不成,又在西安的几家知名报社应聘,但都因没有工作经验被婉拒”
2006年3月,郭建平在课余走出校园,遍访南充市中心各大超市、酒店,寻找打工机会终于,在当地的好又多超市,郭建平碰到一位热情的大姐姐在其帮助下,他找到一份兼职——超市收银员
姚红伟上班的地方叫aloka,是一家日本企业,这是他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二份工作,月薪3000元现在,他和另外两个同学合租一间房子,这间房子只是一套大房子里的一间大卧室,房租1300元,3个人均摊,月生活成本约1000元
幸运的是,郭家兄弟的难事,很快被本报发现朔州新时代集团公司负责人李强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山西晚报发行部电话,毅然决定,救助他们每人6000元学费
5天,姚红伟招到了3个医生,赚到200元钱这是他挣到的第一笔“工资”用这笔钱,他买了一份北京烤鸭,坐火车回到灵石,敲开吴国强家的门他知道,如果没有吴国强的捐助,没有灵石县政协和山西晚报,他的大学生活将是另一种滋味
临别时,王珍懂事地说:“说不定过几天或者半个月,我就得上班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家,希望多伺候伺候爷爷、奶奶”
在父亲看来不错的生活,郭建光“并不乐观”
大学毕业后,他受聘于一家防爆材料公司,“先在山东,后到兰州,搞加油站的防爆设备安装”哥哥郭建平则于今年7月毕业后,与同学到深圳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
8月6日,辗转得到这封信后,本报记者立即赶往吕梁山脚下的孝子渠村采访
■受助者现状
孝山西晚报数字报纸义市的王燕燕已经研究生毕业,考取了吕梁市的公务员灵石县的林培培、文水的樊志斌大学毕业后,都考取了研究生受助学生樊志文,则一边在外打工,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连续几天,记者先后到达代县、灵石、文水、孝义等地,对2005年度本报慈善活动中的部分受助者进行回访,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积极向上,或考研继续深造,或步入社会,自食其力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和努力,能够孝敬父母亲人,能够兢兢业业工作,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
父亲的做法,在郭建光看来,“太偏心”但连续两个不眠之夜后,郭建光理解了父亲的难处,他决定:“家里难,我就靠自己”他不顾父亲和哥哥的阻拦,独自一人来到太原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
两个儿子同时考山西晚报广告电话取大学,没有给贫寒的家带来多少欢乐相反,时年50岁的郭满洞不停地唉声叹气
周末,课余,王珍赶着时间踩着点,过着紧张而又充实的“半工半读”生活
大学三年级,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姚红伟早早报了名,当上一名奥运志愿者社会给了他温暖,他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受助者现状
同一天,本报旨在“关注贫困生上大学”的慈善助学活动启动:“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生活贫困的优秀孩子,他们于贫困中奋起,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现在,他们遇到了共同的难题——为学费所困他们挣扎、寻找,盼望着心怀关爱之情的人们伸出援手”
2006年7月18日本报对河曲一对姐弟互让入学机会的事进行报道
郭满洞拿着扳手,在县城一家工地安装暖气面对记者,他道出了心中的歉意和“委屈”山西晚报广告:“多少次,我设法联系你们和好心人李强,甚至准备了代县的土豆,准备给你们送去,但苦于找不到恩人啊两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找下营生我和妻子尽管过得清贫,但也算不错”
下午、晚上,同学们在教室自习,郭建平却要乘公交车到超市上班深夜,同学们睡了,他才从校外赶回,钻进被窝,温习功课
回到爷爷奶奶身边,王珍很幸福
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高低不同掂量着自己每个月300元左右的饭费,她暗暗给自己定下了食谱:早上一袋豆浆、一个饼子或一碗稀饭、一个馒头中午一份米饭,加一个简单的炒菜晚上一碗面食或是稀饭加馒头
王珍,文水人,烈士遗孤2005年8月9日,她的一封求助信,启动了本报与省慈善总会每年一度的“山西晚报慈善助学”之旅
救助烈士遗孤拉开助学山西晚报电子版阅读序幕
2006年慈善助学再掀高潮
■求学路
回望一年一度慈善路
此后,朔州市新时代集团公司李强出资3万元,救助5名大学生;文水众心钢铁集团公司王永安捐助3万元,帮助10名大学生;爱心人士薛成林、刘庆龙、刘庚良等分别出资,帮助多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短短10天,本报筹集到爱心款11万元,25名贫寒待援的大学新生顺利圆梦大学7月7日,柒牌男装为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的贫困生捐款20万元神秘爱心人士“平安”,将20万元送到省慈善总会
8月16日上午,大雨滂沱,本报记者、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和李强一行冒雨来到郭家闻听喜讯,郭满洞的妻子没顾上穿鞋,赤脚跑到院子里,迎接大家
5000元现金装在一个红色的捐助袋里,吴国强亲切地摸着姚红伟的头说:“孩子,好好学,以后你的学费叔叔管了山西晚报电子邮箱你上到哪里,叔叔就供你到哪里”
不久前,郭建平谈上了女朋友郭满洞听后,喝了几次闷酒,并给郭建光打来电话,哭诉作为父亲的不称职父亲还没安抚好呢,深圳的哥哥又打来电话:郭建平从同学、朋友处筹集5万多元建起的公司面临倒闭“我和哥哥都没把这些情况告诉家人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二老,因此希望你们能帮助我联系一份在山西的工作我好就近照顾父母”郭建光说
2005年至今,4年过去了,他们的大学生 活是如何度过的?就业是否顺利?初涉社会有何打算?
与许多同学一样,王珍在大四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笔试顺利过关,但面试时差了0.35分,没被录取”
爱在继续,爱如潮涌
2009年11月14日,连天的大雪后,代县县城迎来一个大晴天
2005年8月10日,代县新高山西晚报广告刊登乡西凤村的郭满洞家
14日中午,同样冰天雪地的兰州城郊,一处施工的加油站内,郭建光满身油污,爬出油罐,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
■情景再现
努力学习之余,姚红伟利用节假日打零工赚生活费,“家教、销售都做,只要能赚到钱”
五年间,山西晚报慈善助学活动引起广泛关注,牵动了社会各界,无数爱心人士参与其中截至2009年10月,本报系列活动共筹集善款450余万元,救助贫困生700余名首批受助的20多名孩子,今年已经毕业走向社会
■求学路
接受捐助的地点在县政府大院的一个会议室,主办单位是灵石县政协和山西晚报社,捐助姚红伟的是县政协委员吴国强这一年,灵石县共有6位同学受助,姚红伟是其中一个
学杂费的问题,在好心人的捐助下解决了,生活费怎么办?从大二起,王珍便山西晚报广告价格在学习之余,通过学校海报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
妻子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郭满洞供两个儿子上完高中后,已力不从心,现在又得承担他们每年最少两万元的学杂费、生活费,“怎能不愁”
2006年6月19日,榆社县陈东升得知儿子陈力(化名)高考估出600分的成绩,当晚,他数了数家中仅有的400元钱,之后服农药自杀7月13日,在众多热心人向陈力伸出援手后,本报携手省慈善总会,再次启动“慈善助学活动”
王珍烈士遗孤成功就业
刚到位于南充市的西南石油大学分校区,郭建平便被学校评为军训先进个人,还参加了学校的课外社团
8月18日,王珍梦圆的日子这一天,文水县众心钢铁有限公司的王永安、山西省总工会分别救助她3000元太原市供电局的胡青山、山西商务国旅的贺志勇每年分别捐助她1000元、山西晚报电子报4000元,直到她大学毕业
第二届助学活动,本报共募集善款176.1万元,135名学子受惠
■受助者现状
接到学校教导处赵老师的电话,姚红伟一下子跳了起来赵老师说,有个助学捐款项目,让姚红伟去一趟
11月18日,雪后北京,寒风刺骨早上7点,姚红伟准时出门,一路小跑到地铁站坐车从开阳里到西直门,路程不远,加上等车的时间,他须在8点半前到达单位
弟弟郭建光也没有懈怠做家教,摆校园地摊,到饭店打工,课余时间,他寻求各种赚取生活费的路子
相信,爱心可以通过他们的双手继续传递!
王珍永远忘不了的,是1999年4月4日的夜晚那天夜里,父亲整夜未归12岁的她,带着对夜的恐惧和对父亲的挂念,等到天亮第二天,父亲的同事、朋友结伴来到,带来的却是一个痛心的消息:前一天晚上,她家山西晚报广告报价附近的山林发生大火,父亲王爱宏为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生命
■情景再现
那一刻,姚红伟泪涌眼眶,只能拼命点头,对台上鞠躬,对叔叔鞠躬,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谢谢,我一定努力!”
报道一经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太原同城医疗机械有限公司的刘寅申表示,愿意负责王珍四年的大学学杂费;爱心人士郭先生拨打本报热线,希望资助王珍完成学业;山西商务国旅的贺志勇也提出,他将每年拿出4000元,帮助王珍上大学……灵石县政协蔺计爱主席、徐文渔副主席表示,他们将联合当地企业家,每年资助5名像王珍一样的寒门学子
7月中旬,看到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选拔人才,她又赶忙报名参加这次,从初试到复试、面试,她都是第一,最终顺利被山西省体操击剑运动山西晚报数字报管理中心录用
安排完父亲的后事,擦干泪水,王珍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aloka是一家主营医疗仪器的企业,姚红伟在售后服务部工作——负责售出设备的维修、安装、会议支持等“北京是各行各业精英聚集的地方,机会很多,压力也很大不过有压力,奋斗才会有动力”说到奋斗,他还有些兴奋
8月24日,隆重的捐助活动在山西日报多功能厅举行,60多名受助者现场领到助学金榆社受助学生陈力特地赶到现场,将他人捐助自己的1万元钱,转捐给另外的两名贫困生
在王珍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母爱”这两个字因为在她两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自那以后,父亲就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尽管她不愿提起,但她的努力和节俭,还是很快引起学校辅导员和一些同学的山西晚报数字报纸疑问一次,辅导员借谈心,委婉地问起她的家庭王珍没有隐瞒,将自己的贫寒身世原原本本讲了出来讲完后,她向老师提出:“麻烦您替我保密,我不希望别人处处把我当弱者谦让”
听到消息的亲戚乡邻来了,这个50元,那个100元,又凑了近1000元晚上,弟弟妹妹睡了,父亲、母亲和姚红伟都无法入眠,叹息声此起彼伏
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内,热气腾腾王珍72岁的奶奶和79岁的爷爷盘腿坐在炕上,吃着馒头22岁的王珍身穿一件泛旧的运动衣,短发衬托的圆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正在给爷爷奶奶盛饭
这是2005年7月18日,王珍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给山西省总工会写的求助信
姚红伟
大学四年,姚红伟将来自社会的爱深藏心底,逢年过节,他都会给吴国强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送去节日的问候吴国强曾高兴山西晚报邮箱地说:“捡了个好儿子”
父亲是个木工,早些年村里人打家具都请他去这几年人们不做家具了,所以大多数时间,父亲就闲在家里,料理几亩薄地母亲长年有病,姚红伟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上学,这个五口之家,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母亲翻箱倒柜,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只有1000多元
2006年8月25日本报慈善助学行动报道
2005年8月9日,本报报道了王珍的遭遇后,众多爱心人士和单位纷纷提出,愿意帮助她渡过难关
进入大学后,王珍最大的愿望,就是忘记自己是贫困生,忘记自己的烈士遗孤身份,与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学习、生活
带着感恩漂在北京
郭建平
2005年8月初,文水县马西乡孝子渠村的王珍以556的高分,考取了西安外国语学院但因家境贫寒,每年5500元的学杂费成了横亘在她求学路山西晚报电子版在线上的障碍
“我是文水县的一名孤儿,叫王珍今年高考,我以556分的高分,被西安外国语学院录取,但每年5000多元的学杂费,成了我求学路上山一样的坎……”
7月18日,本报以《他曾把上学机会让给姐姐》为题,报道了河曲县一对姐弟互让入学机会的事,引起河曲县企业家张启飞的关注,他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捐助5万元,帮助刚刚考取大学的姐弟和另外3名穷孩子
谈起眼下,哥哥郭建平则说,事业一天不成,他一天不会回乡面对家人现在,他已联系好一家投资商,另外,他们的团队已经渐渐成熟起来,相信不久公司经营会好起来
郭建平正在忙自己公司的业务
采访中,每谈及吴国强,谈及灵石县政协和山西晚报,姚红伟都会跟着说一句:很感激他习惯称吴国强“叔叔”,他能记着山西晚报广告电话第一次见到吴国强时的每个细节,记着吴国强在北京出差请他吃饭,记着“叔叔工作那么忙,还到学校看我”听得出来,那种感激,很真诚“本来毕业后想考研究生,可不想再给叔叔增加负担,所以打算先上班,挣点钱再考”姚红伟身高1.76米,体重却只有62公斤,谈及未来,他清瘦的脸上闪过一丝坚定
两岁时母亲因病去世,12岁时,父亲在一次大火中为抢救国家财产牺牲,王珍的窘境引起本报关注2005年8月9日,本报以《受困大学学费,烈士遗孤含泪求助》为题,报道了此事
本报记者 李红霞 任俊兵
寒假到了,王珍又赶回文水,每天早起晚睡,堂前屋内照顾爷爷、奶奶的起居“父母亲早早离去了,我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在爷爷、奶奶身边尽孝”王珍说
2009年11月10日,本报特稿部接到一个特山西晚报广告部电话别的电话,电话里,王珍兴奋地告诉记者,经层层选拔,她已被山西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录用
事业不成誓不回乡
一段时间,郭建平研究起了网上购物,并和同学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小赚了一笔
五年如一日担当媒体社会责任
白癜风问答怎样能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