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83860.html曾经,一列列火车、一辆辆卡车满载着“乌金”源源不断地出山西时,“傻、大、黑、粗”的字眼一度成为山西的标签。如今,山西经济逐渐转型,一煤独大的现状正在改变。但是,煤给山西和全国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要不,怎么会在“煤海之乡”诞生一座中国煤炭博物馆呢。作为煤炭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中国煤炭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着一部鲜活可读的煤炭生成演化历史。它以展示“煤的生成”“煤炭与人类”“煤炭艺术”等为基础,重点突出具有煤炭古今文化特色的、可永久性陈列“模拟矿井”的展示。被誉为该馆“镇馆之宝”的模拟矿井,是目前亚洲最大、全国仅有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平方米,展线长米,井内主要有古代采煤场景、现代化运输大巷、近代炮掘工作面、近代炮采工作面、地质岩层巷道、现代化综掘工作面、现代化综采工作面、调度控制中心等景观;现代化巷道中,安装有开采能力相当于年产百万吨中型煤矿的、通电即可运转、真实的现代化采掘设备。模拟矿井在工作面安装有整套的采掘机械和会动的矿工蜡像,营造出浓厚的煤矿氛围,让人身临其境。参观时,戴上安全帽,模拟矿工的样子,十分有趣,顿时眼前灯光闪烁、耳边机械轰鸣,仿佛置身于真实矿井中,不仅让人明白采煤工作的流程、历史的变迁,同样也感受到采矿的辛苦与不易。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模拟矿井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先说古代采煤。古时候采煤的巷道十分窄小、黑暗,没有保护措施,安全性很差。照明是煤壁上昏暗的小油灯;整条巷道没有任何通风工具。当时矿工采用的是“高落式”采煤,即先用镢头沿煤层底部刨出一道深槽,上面的煤层没有依托而自然松落,俗称“刨根”;之后再由工人用“捅枪”将上方没有松落的煤层捅落下来,俗称“落垛”。落在地上大块的煤炭,由专人负责背出去;小块的煤炭则装入小拖车,运到井口;在井口的矿工等煤筐装满后,摇动绳铃;地面上的工人听到铃响,就用辘轳将煤筐提出井口。这就完成了一个简单而原始的古代采煤过程。把历史的镜头拉向近代采煤区。近代采煤使用半机械化半手工的开采方法。工人挖掘巷道时,先用煤电钻在煤层上打炮眼、填炸药,之后引爆,再将落下的煤炭运走,安装好支护,这样一条巷道就布置好了。进入炮采工作面,这里有许多木头做支护,除了支撑顶板外,还能起到“信号柱”的作用。“装药工”将雷管填进炮眼后,会用炮泥堵住炮眼,再到50米外的安全巷扳动开关引爆炸药,这样炸落的煤炭就会落在刮板运输机上,被输送到原煤仓。采煤还有“顶板支护工”,他们的工作是修护顶板。他们的头顶上有一层金属网,金属网通常只用在厚煤层的分层开采中。在近代,人们把厚度超过3.5米的煤层称为“厚煤层”,为了在开采厚煤层时能有效支护顶板,工人会根据煤层具体厚度,把煤层分成两到三层。但无论分几层,都要先采最上面的煤层。上面的煤层开采后,工人会在地上铺一层金属网,作为开采下分层时的一个“假顶”,我们也称之为“人工假顶”,它的作用就是保护下分层的安全。除此之外,近代采煤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在通风方面有“局部扇风机”,工人会将从“风井口”吹进大巷的新鲜空气,用“局部扇风机”传送到较为密闭的巷道中。现代采煤区在各方面都很先进,现代化的运输大巷,宽敞明亮,整个巷道用坚固、整齐、宽大的料石砌成。运输大巷里有调度室、中央水泵房、变电室、医务室、火药库、工具库等。采煤全过程变化非常大,让人耳目一新。模拟矿井全面展示了煤炭从古到今的生产场景和发展历史,穿越回去看看,感慨变化天翻地覆。山西晚报记者郭志英
古人怎么采煤,模拟矿井带你穿越山西
发布时间:2024/12/31 11:17:45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