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内容 > 栾茀新党员宣誓时,一定要把我抬去山西新

栾茀新党员宣誓时,一定要把我抬去山西新

发布时间:2023-4-5 17:52:3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生平简介

栾茀(—),山东蓬莱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教授,山西煤炭化工大学筹备组成员。他主讲13门课程,编译刻印出15个语种、数以百万字的资料和教材,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不遗余力。20世纪80年代,栾茀是受国务院嘉奖的10名楷模之一,他还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普及工作先进分子、山西省技术革新者等。

栾茀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曾赞扬栾茀为“我们时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型”“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实干家”。

栾茀说

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是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不能传授给他们陈旧的知识,要把最新成果教给他们。

要做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战士,学识上的博士,体质上的大力士。

人总有一死。如果让我重新生活,我还要选择今生的道路。儿子不会后悔为母亲捐躯。我追随党30年,是党给了我理想和信仰……我多么想活着在党旗下宣誓;可是,时间不多了。在我有生之年再接受党长期考验已经来不及了。我死后,请求组织审查我的全部历史和工作……

到新党员举行宣誓时,一定要把我抬去宣誓!

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对栾茀的名字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有记忆,许多人难以忘怀这个忘我工作、一心报国的知识分子。

栾茀,是那个时期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热血报国不懈奋斗

栾茀的故事从他小时候说起。

栾茀的父亲是个小职员,家里的日子十分拮据。懂事的栾茀很早就学会自立,聪颖勤奋,从青岛礼贤中学毕业后已掌握3门外语。年高中毕业后,在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当翻译。每当看到外国军舰在中国海域里耀武扬威、为所欲为时,他的爱国心就像被钢刀扎戳一样,痛恨不已。他找到校长魏济民(国民党爱国将领,后被国民党逮捕杀害),请求校方下达命令:一切外国军舰进入中国海域,都必须悬挂中国国旗,否则不许进入。魏校长当即表示同意。后来,相关部门采纳了这一建议。自此,外国军舰在中国海域里行驶时都挂上了中国国旗。

为攒钱上大学,栾茀先到台北市美国新闻处代理编辑。之后,他考取了台湾大学。大学期间,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愈发强烈,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学联斗争,并冒险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蒋恒机智逃脱国民党的搜捕。

年5月,栾茀画的漫画《群魔乱舞》贴于校园内,因矛头直指蒋介石而遭国民党通缉,这促成他与同学偷偷钻进运香蕉的货轮回到大陆。不久,他被全国学联保送到山西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深造。随后,被选送到太原市委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留太原工学院任教。他踌躇满志,立志要做“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战士,学识上的博士,体质上的大力士”。

年,栾茀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送到天津大学化工系进修。年升任讲师。同年出席全国科学普及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

工作上,栾茀怀揣一腔报国热血,兢兢业业,不懈奋斗。政治上,因在台湾待过数月而被定“特务嫌疑”,承受了心灵折磨和精神压力。尽管这样,他始终抱着服务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坚定信念,毫无怨言为党严谨认真地工作。

年,栾茀主持创建了山西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他主动为青年教师开设《量子化学导论》等进修课程,并先后主讲13门课程。他精心备课,常常废寝忘食。他翻译出版了《简明综合技术辞典》《化学杀菌剂制造》《无机物工艺学》等专著,还与妻子魏蕴瑜合编了《英汉医药略语词典》《二甲苯的分子筛吸附离子与异构化》等。

带病工作把病房当办公室

“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是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不能传授给他们陈旧的知识,要把最新成果教给他们。”这是栾茀常说的一句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栾茀在学术研究上重新焕发生机,先后撰写《熵的概念及其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化肥物理化学》《英汉机械工业词典》等著作及论文。他创造的铜液喷射器和对化肥厂的交换炉进行扩膛改造的技术,使小化肥厂的产量成倍增长,在山西、河南、江苏、广西、江西等省推广应用。他笔译过英、俄、日、德、法等15种技术资料。他还起草建设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规划,制定化肥厂废气处理方案。

年深秋,正当栾茀以满腔热情为开发山西煤炭资源忘我工作时,却被查出罹患骨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被查出癌症的第二天,医院治疗的他却出现在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王大任对他说:“你前些时起草的《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雏形提纲》里,提到要办一所煤炭化工大学,省委已批准,你尽快起草个建校实施方案。”栾茀问:“什么时候要?”王大任说:“一周内。”栾茀说:“我明天就拿出来!”分管文教的副省长王中青提醒他:“那怎么可能呢?现在已晚上9点多了。”栾茀说:“试试看吧。”经过一夜的加班,次日长达14页的建校方案撰写完毕。随即,他又踏上进京火车,向国家科委、煤炭部、化工部汇报建校事项。临行前他答应妻子:“这次汇报回来,我一定去看病!”不料回来第二天就病倒,从此再也没有返回他钟爱的教学岗位。

住院期间,栾茀把病房当成办公室,忍着病痛编写《煤炭综合利用译丛》。尽管癌魔折磨得他瘦骨嶙峋,栾茀仍然硬撑着给山西省委写关于山西工业改革的万言建议书;为创办山西煤炭化工大学起草了两万余字的《煤大办学思想》;针对多年来“左”倾路线造成的弊端大胆提出改革措施。

病房入党实现多年夙愿

死神无情地逼近栾茀。太原工学院党委派化工系总支书记王玲去探望,他抓住王玲的手,呜咽着说:“来不及了……”王玲心痛地问:“什么来不及了?”他说:“我活着,来不及做一个党员了。我要求过多次,党说要我接受长期考验。来不及了,再考验也只有两个月了……是党,给了我们这代知识分子以理想信仰,我多希望能在党旗下宣誓。我死后,请求组织审查我的历史和全部工作,我总算追随共产党30年……”他微喘着又说:“10本……都还没完稿……几十万张卡片,想编本辞典……来不及了。还有煤炭化工大学的计划……”

王玲回校后,把栾茀的要求汇报给院党委,院党委又汇报给省领导。王大任严肃地说:“一个生命垂危的同志,还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情。他的组织问题,不要在死后追认,要在生前解决!”王中青也感慨发问:“像这样的同志还不够入党条件?”

次日,分管栾茀的党支部在栾茀的病房召开支部会,并且全票通过其入党请求。他却深感不安,惭愧地说:“我并没做出什么,同志们对我的评价太高了。”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到新党员举行宣誓时,一定要把我抬去宣誓!”年,经过30多年考验的栾茀,终于实现了入党夙愿。

栾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妻子交代后事:“儿子东东快从北京化工学院毕业了,让他别留恋大城市,回山西干我没干完的事;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这是我对国家能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你代我向方毅副总理写封信,提议成立台湾大学校友会,联络台湾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历届校友,共图祖国统一大业。”

方毅知悉后,医院探望栾茀,并作了批示和亲切鼓励。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也曾两次让秘书给中共山西省委打电话,嘱咐“认真组织对他的治疗”。癌细胞扩散后,医生曾断言他最多活两个月,但他以顽强的生命力奇迹般地又活了28个月。

年1月23日,栾茀病逝,终年55岁,其遗体捐给了中华医学会。他的感人事迹最先于年2月由《山西科技报》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记祖国的好儿子栾茀》为题报道。随后,《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宣传栾茀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百折不回的精神。不久,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发出《关于向栾茀同志学习的通知》,称其为“我们时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型”“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实干家”。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赵春娥、栾茀、张华等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

资料整合来源:《三晋英模》《足迹山西90年》《光明日报》

山西晚报记者田晓瑛

记者手记

细读栾茀的事迹,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只要切切实实脚踩在地上,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无私奋斗,他的生活就会充满欢乐,他的生命就会发出永不泯灭的光辉,他的事迹就会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

鲁迅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栾茀的可敬之处,正是甘愿做社会主义大厦的一木一石。他把他的理想同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到炽热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执著地追求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即使他身处逆境,被无端误解、受到种种打击的时候,他的这种信念也丝毫没有动摇。我们要向他学习,将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奋斗终身!

(责编:褚嘉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nr/1556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