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历史 > 解读古城大同系列之二秋高气爽来城墙根儿

解读古城大同系列之二秋高气爽来城墙根儿

发布时间:2018-3-5 15:30:18   点击数:
城墙根下听故事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听墙根儿下晒太阳的老人们随口说一段代王冯太后的风流韵事,讲几个街巷里住过的名人轶事……古城最不缺的就是故事传说。走街串巷,几乎每位老人都能讲上一段发生在大同古城里的旧事,供你揣摩、凭吊、遐想……民国年间

大十字街有个四合院,里头住着一户姓巩的人家,生了三个如花的女儿。为了让三个掌上明珠日后出人头地,嫁得好,巩家把女儿们都送去读书。

  巩家院子的门楼前竖着两根旗杆,代表其原先也是显赫的人家。走进院子,青砖墁地,花垒墙上,海萼花红得正艳。对着这独独为女儿绽放的花朵,巩家三姐妹出落得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有才华。大小姐巩喜茹是个高材生,她先进同盟会,又上黄埔军校,是那座著名学校的首届毕业生。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担任晋绥军高级将领商震的秘书,后又担任国民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席。二小姐巩喜荣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晋绥游击队政委,身荷双枪,有勇有谋,常孤身深入敌军获取情报。三小姐巩喜花和二姐一样,智勇双全,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曾任张家口地委统战部部长。众人皆知“宋氏三姐妹”,大同人独念“巩家姐妹花”。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弃京西逃。8月初,来到大同,大同总兵马玉昆及地方大小官员齐齐出东门外五十里铺,摆贡品,焚香恭候迎接。和阳街作为必经之地,黄土垫街,清水泼洒。那日上午10时许,慈禧及光绪帝乘轿进入东门,走到和阳街中段太平楼时,慈溪问:“这是什么街、什么楼?”禀曰:“和阳街,太平楼。”

  和阳街北,有座代王府,是朱元璋十三子朱桂的王府。代王府的建筑仿照明南京宫殿建筑,辟有四门,内有大殿数座,金碧辉煌。而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龙壁,便是当年代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七年(年)三月,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进城,一把火将代王府烧了,只留下少量建筑。   听到“太平”二字,慈禧很高兴,认为这是吉兆,当即传谕百姓仰头瞻仰天颜。慈禧当时虽已60有余,看上去却只有40多岁,虽风尘仆仆,但红光满面。过九龙壁后,慈禧赐名大同为“福地宝城”,随后经过钟楼来到总兵府(今警备区大院),暂住于此。大同知府随即命人生火做饭,因饭菜做得可口,慈禧还赏了张姓厨师一件黄马褂。   到了民国初年,和阳街旧貌依然。当时的大同镇守使张汉杰每每骑马经过太平楼附近,便觉拥挤不堪,马鞭一挥,竟让兵丁拆了太平楼……明正德年间繁华的四牌楼大西街之南,有个九楼巷。此巷因大同富豪王龙盖的九楼而得名。   后来,王龙因作恶多端,被代王斩首,没收家产,他的九楼也开成了名为“久盛楼”的饭店,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凤临阁”饭店的前身。   久盛楼的主人是一对兄妹,哥哥叫李龙,妹妹叫凤姐,二人勤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传说正德皇帝生性贪玩,曾两次来大同微服私访。一天,他慕名来到久盛楼吃酒,看到凤姐生得貌美,一见倾心。凤姐迫于皇权,委身相许。后来,随正德皇帝起驾回京的途中,不幸身染重病,在居庸关下与世长辞。正德将其葬在居庸关西,坟丘上白沙白草,现在那里还有被称为北京“关沟十八景”之一的“白凤冢”遗迹。人们为纪念凤姐,将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上世纪90年代,凤临阁被拆,大同人念念不忘,终在年末,于鼓楼西街千年古刹华严寺东侧重建凤临阁。重建后的凤临阁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内部曲栏回廊,移步易景,还有精美绝伦的雕刻和雕塑,将建筑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   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故事便组成了一部部历史巨著的生动述说。黯淡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远去了华丽王朝、皇权政客,北魏平城辉煌不再,辽金陪都荣光已逝。依然站在大地上的,是沉默坚忍的青砖蓝瓦、照壁牌楼,石雕庙宇经风吹雨打,犹望当年高贵,四合院门楼斑驳陆离,曾经奢华可辨。本报记者王晓娟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ls/767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