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策划:张占鹰尹长虹
执行策划:陈力方叶恒
文字统筹:刘斌
视觉总监:徐嘉鸿
年8月,上海淞沪会战,带着部队和日军血战几天的师参谋长郭汝槐在战壕里给军长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草。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与此同时,远在华北的山西也激战正酣,年秋,一个山西的飞行员乔倜开着战斗机路过自己的家乡祁县要去前线,他并没有在附近停下回家看看,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儿以堂堂热血男儿,值此国难当头,岂敢以儿女之私而废大公乎。”
年11月,上海和太原,一南一北同时沦陷。
不同的是,郭汝槐生还,乔倜阵亡。
回眸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战争与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次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每一个国人都是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因为这场大变局而变得不可捉摸,而他们的记忆则是这段历史弥足珍贵的印记。
为此,我们历时数月走访内蒙古、山西、陕西三地,收集数百份抗战时期老报纸、查阅百万字以上的档案书籍资料,倾听众多当事人的口述,从中还原抗战岁月中普通民众的私人记忆;以个体生命和观念在抗战中的变迁为主线索,探寻那个大时代中的各个普通阶层在发生着什么、承受着什么、改变着什么。
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特别感谢为此次策划提供帮助的机构和个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
太原市档案馆
乔家大院博物馆
成成中学档案馆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
山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
著名战地摄影师沙飞女儿王雁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