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晚报_晚报简介 > 晚报历史 > 红色记忆榆次历史上最早的党报轰炸机

红色记忆榆次历史上最早的党报轰炸机

发布时间:2017-6-15 12:34:07   点击数:

座落在邯郸市区的革命烈士陵园,松林苍劲挺拔,环境幽雅,一座座墓碑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范秉衡烈士的英名醒目地镌刻在纪念碑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年后的今天,榆次人民仍然在深切地怀念着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从东北来到榆次,和榆次人民群众一起并肩战斗的抗日知识分子。

范秉衡,年出生,吉林省双城市人(今属黑龙江省)。年9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着东北三省大好河山。当时,正在北平“东北大学”读书的范秉衡,一种不愿当亡国奴和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爱国热情,

红军东征之后,山西太原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汹涌澎湃。范秉衡也同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一样奔向太原,来到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总会举办的民训干部教导团受训。毕业后,分配到盂县中学。

年12月,范秉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范秉衡和史修德一起从盂县顶风冒雨奔赴榆次东山的紫坑村,协助榆次牺盟分会特派员阎定础、榆次支部范维屏、八路军驻榆办事处赖际发等,一起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们整训聚集在紫坑村的榆次晋华工人抗日自卫队,参加榆次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年11月下旬,中共榆次(路东)县委在庆城村成立,范秉衡参加了县委的组织发展工作。

年2月,中共榆次(路东)县委决定,派出以范秉衡为首的“八路军工作团榆次路北办事处”,简称路北办事处,负责开辟榆次正太铁路以北地区的抗日工作。范秉衡担任路北办事处主任,成员由7人组成,驻扎于北后沟村(后来迁至西蒜峪村)。范秉衡带领办事处人员赴榆次路北后,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工作,充分运用牺盟会统一战线组织的力量,深入各村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首先,恢复村政权,使混乱局面逐步稳定,在工作开展好的村庄,很快成立起自卫队以及群团组织,支持存政权实行合理负担,筹集抗日资财。其次,组织领导游击队员,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深入日占区和交通沿线割电线、翻火车、破交通、打埋伏、逮特务、抓汉奸,扰乱日军后方,保卫机关干部,护送粮食物资,保护群众利益,曾进行了大小战斗余次。有一次,范秉衡亲自率领队员和火车站工人配合,袭击日军车站仓库,打死日军14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布匹等物资。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且武装了自己,鼓舞了群众斗志,从而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根据地。

同年4月,中共榆次(路北)县委成立,范秉衡担任县委书记。他仍不辞劳苦地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组织武装自卫队,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努力完成支前任务。同年5月,中共晋冀特委决定,设立榆(次)寿(阳)(路北)县,将中共榆次(路北)县委和中共寿阳(路南)县委派出的路北政治部合并,成立了中共榆(次)寿(阳)(路北)县委,范秉衡担任县委书记。同年6月,“八路军工作团榆次路北办事处”进驻寿阳县的胡家烟村。根据斗争需要,中共晋冀特委指示,榆次(路北)办事处和寿阳(路北)办事处合并,组成榆(次)寿(阳)(路北)县联合办事处,范秉衡兼任办事处主任。不久,办事处在坪头村改成榆(次)寿(阳)(路北)县佐公署。

为进一步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范秉衡指导县委宣传部创办了抗日战报《轰炸机》。是一份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内容的油印报纸,它及时、准确、简明、生动地反映了榆次路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战斗生活,是榆次地方党组织的历史上最早的党报。在开辟路北抗日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组织人民、宣传群众、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轰炸机》报不进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扩大了党的影响,同时培养了不少人才。在范秉衡的直接帮助下,年仅15岁的赵棣生,通过收集素材、编辑印刷报纸,工作思想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后来,被推荐到太行新华日报社工作,为太行区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范秉衡平时抓工作很泼辣,既抓政治,又抓统一战线工作。一次,他带领游击队到东贾村开辟工作,说服了村里的富户人家和民主人士,捐出了不少粮食、布匹和款项。还争取了高壁村的冯志高和李坊村的李兰亭等民主人士为八路军办事,捐赠抗日物资。范秉衡利用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经常到太原活动等有利条件,为抗日物资搞到了不少药品和紧缺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根据地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kotacollectibles.net/wbls/61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